分享
查看: 49291|回复: 1

谁来给魏纾平反?她比窦娥还冤 ▍读史卿

[复制链接]

谁来给魏纾平反?她比窦娥还冤 ▍读史卿

发表于 2023-7-25 17:54:51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9291 1 查看全部


历史上的事情,如果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谁有多大兴趣去关注它呢?更别说弄清这段历史的真假了。

我们可以不关注历史,但我们难免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知识。这也就是历史学家们屡屡呼吁的,历史剧可以编造,但千万不要太离谱,要不然会误导人的。

可电视剧又不是历史学家制作的,制作人顶多请个历史学家把把关。

请不请人把关,把了关听不听,都不是历史学家说了算的。所以,几乎每一部历史剧出来或者将出未出的时候,都会有不少历史学家站出来说,太过了,太过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个或者那个样子的。

尽管如此,电视剧还是照演,有些还大热。于是随着某一部历史剧的热播,人们依照电视剧而形成了对那段历史的看法,剧中的人物,便成了人们脑海中真实的历史人物。

比如对生活在2600年前的秦惠文后魏纾,就是如此。

13.jpg


对秦惠文后的认识,人们主要来自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大秦帝国》,一部是《芈月传》。《芈月传》的收视率尤其高,所以人们印象中的秦惠文后,也大多以《芈月传》中的刻画为主。

《芈月传》截取了秦国历史的一个片段,以后宫搏杀和搏杀上位之后芈月的所作所为为主线。与芈月同时代的秦惠文后,当然被凸现出来,只是,为了彰显歌颂芈月,编剧不得不把惠文后一再抹黑。

根据《史记》女性的讲述规则,先出场的先介绍。所以尽管惠文后成为王后的时候,芈月连妃子都不是,但因《史记》中芈月先于惠文后出场,所以将芈月排在惠文后之前。

说芈月先于惠文后出场,其实领先的时间也颇为可怜,司马迁是在《史记·秦本纪》这篇大文中,以前后相隔两行字的距离,介绍这两个宫斗中你死我活的女人的。

介绍芈月时,司马迁用了12个字:“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

惠文后出场时,司马迁比较给面子,先简单交代了一下背景,然后说:“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

大意是说,芈月的儿子嬴稷即位后的第二年,惠文王庶出的长子壮、大臣、诸侯、公子想要推翻嬴稷,结果都被杀死了,惠文后也被杀,而且死的很惨。


阴谋篡位,当然格杀勿论。

问题是这么多的人,老国王庶出的长子、大臣、诸侯、公子们,都来参与这起阴谋叛乱,这些吃政治饭的人脑子都进水了吗?不知道阴谋叛乱的后果吗?

当然不是。

其中的历史背景是,秦武王在一起突发事件中死亡,年轻的武王没有儿子。

武王无子不要紧,但国家必须有人继承王位主持国政。

武王的亲妈,惠文王的王后,当时的王太后,当然必须站出来主持大局。

惠文后是如何主持大局的呢?

她老人家没有凭印象拍脑袋,而是在武王诸多庶出的兄弟中,选择了惠文王庶出的长子壮继承王位。

应该说,这是一个合法中正的选择:无嫡出,选庶出,庶出中选长子。

也可以说,这也是当时避免兄弟相争进而相残的最佳选项。

但按常理出牌的惠文后,没料到惠文王另一个庶出的儿子嬴稷的妈妈芈月,伙同娘家哥哥,把嬴稷从当人质的国家弄回来,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

除了哭,惠文后也没办法。谁叫你心不狠手不辣,眼不明心不亮呢?扶持公子壮上台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不仅要给接班人交权,还得帮接班人廓清四野。

但惠文后只会哭,因为她不会也不忍心杀人。

曾经为王的壮,朝中大臣,各方诸侯以及公子们,憋了一肚子窝囊气,决定夺回曾经拥有的权力和资源。

但是很不幸,他们失败了。

失败者当然没有好下场。

参与者通通不得活,这是肯定的。不仅不得活,还不得好死。

不知是司马迁忘了交代,还是确实无话可说,反正看不到惠文后参与谋反的蛛丝马迹。

虽然你没参与,但说不定你心里特别支持呢。于是芈月和她的哥哥们,同时要了惠文后的命,不仅要命,而且要让她受尽荼毒之后再死,就是所谓的“不得良死”。

你说冤不冤哪!

14.jpg


惠文后是魏国的公主,名叫魏纾。她在秦惠文王到宋国出差的时候与之相遇。

这里有一个小背景。秦惠文王的时代,周天子早已不能号令天下,国际形势一片大乱,周天王说话谁也不听,不仅不听,自己还要称王,魏国、齐国、中山国、宋国、韩国、楚国、秦国等,都相继称王。

这些称王的诸侯们,深谙天下轿子人抬人的道理,所以哪家称王了,都举行一个相互承认其君王地位的仪式,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相王”,也算天下轿子人抬人的一个官方版本。

君王们相王,完全是男人们的场子,魏国公主魏纾去干什么?一种可能是魏王非常娇宠这个女儿,禁不住她的软缠硬磨,只好把她带出魏国,让她有机会出来看看热闹,玩耍玩耍。还有一种可能是魏王明白,魏国虽然已经称王,但国力并不雄厚,把聪明美丽的女儿带在身边,看能不能在这个国际盛会上,给她物色一个合适的国王做夫君,指望未来的女婿帮衬魏国一把。

细节不得而知,反正是这次相王之后,魏纾来到秦国,嫁给了秦惠文王,当了秦国的王后,生下小王子嬴荡,且被立为太子。

秦惠文王驾崩之后,嬴荡顺利继承王位,历史上称为秦武王。

武王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但名声却不是一般的大。少有君王像嬴荡那么英武豪壮的:力气不是一般大,武功不是一般好。

但是作为国王,嬴荡似乎忘了应该斗智不斗力这条古训。也可能是武王自信心太爆棚了,他才不管什么斗智不斗力那一套,我的国家我做主,我的力气我做主。孟说不是大力士吗?来来来,比划比划,告诉你,我嬴荡不仅会治国,还会举鼎。

两个大力士的比赛气壮山河,但谁能想到武王一不小心,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只有23岁。


大家就说了,这个武王不懂事,一国之君和人比什么不好,竟然和人家比举鼎,这不是不干正事嘛。所以,后人总拿举鼎这件事笑话武王,不仅笑话武王,连武王妈惠文后也一并笑话了,不仅笑话,甚而变成了污化的一个理由,说惠文后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幸亏武王死得早,否则这样一个傻儿子,还不定把秦国祸害成啥样呢。

历史都是后来者写的,所以我们知道的武王,当然是经过污化的武王。但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无论怎样污化,都抹不去武王在位短短三年时间建立的丰功伟绩。

武王在位期间,联合中原诸侯国,对秦国形成护卫圈。在南方,联合越国形成对楚国的牵制之势。

武王在位期间,平定蜀乱,攻下宜阳,疏通河道,筑堤修桥,造福于民。

司马迁对武王的总结是:“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瞧,肥沃的土地收进囊中,天下军事要塞握在手中。多牛气呀,连武王的祖先们都没做到这一点。

尤其不能不说的是,正是秦武王,创设了丞相这一总揽百官的职位。所以说,嬴荡可不是个只会斗力、不会斗智的脑残,而是一个相当有政治头脑的年轻君王。

可以说,如果不是秦武王英年早逝,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很多年。哪像芈月的儿子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虽居君位,但实际是老妈芈月把持朝政,不仅把持朝政,而且和人私通,带坏秦国风俗。


15.jpg


武王这样一位英武之君,难道能离开聪慧母亲的教导吗?只是惠文后不喜张扬,没有野心,本本分分,该做什么做什么而已。在需要教育儿子的阶段,她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培育儿子;年轻的儿子在突发事件中驾崩之后,身为王太后的她,强忍悲痛,顾全大局,考虑到武王无子的情况,确定惠文王庶出的长子壮继承王位。

如果推究程序,没有比这更合法的了。

如果推究实体,没有比这更管用的了。

作为王太后,不论君王和妃子们生多少儿子,从理论和法统上讲,这些儿子也都是王太后的儿子,而且是先为王太后之子,然后才是王妃之子。

国王英年早逝,又无法定接班人,太后从众多儿子也是武王的兄弟中指定武王庶出的长兄继位有什么错?

你没错,但你挡了别人的道,就是最大的错。裁判不是国家律法,而是关键时刻手握刀把子的那一方。



惠文后被害而死,连带惠文后的一切也都如影随形般消失。我们只能凭着一些史料推测惠文后的为人。

比如,惠文王生前,惠文后不嫉妒惠文王宠爱的其他妃子;

比如,惠文王死后,惠文后不诛杀惠文王宠爱的其他妃子;

比如,身为武王的母亲,儿子死后,扶持公子壮即位,但是年富力强的惠文后不把持朝政;

比如……,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惠文后是个仁德贤惠的女人,是个有操守有底线的女人。

或许正是这些操守和底线,在情况错综复杂的王宫里,打不过无操守无底线的芈月们,最终不仅太后地位不保,而且死于非命。

读史卿曰:在生死搏杀的权力场上,结果比过程重要。惠文后守住了底线,但失去了生命。在芸芸众生看来,她可能不值;但她的价值恰在于“不值”。

图片:《芈月传》惠文后剧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45

帖子

1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7
业余民科 发表于 2023-7-25 18:29:05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说,
就说害死惠后这件事,
芈月就是历史的大罪人。
历史剧可以有所编造,
但太离谱了,
就会误导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