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6247|回复: 0

傻白甜 PK 吕太后,谁占上风? ▎读史卿

[复制链接]

傻白甜 PK 吕太后,谁占上风? ▎读史卿

发表于 2023-7-28 18:16:10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6247 0 查看全部


人们不一定记得戚夫人,但可能记得“人彘”这个特别丑、特别惨、让人特别心酸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心狠手辣的吕太后,时过境迁了两千多年,还常常会做这种设问,同为女人,如果讨厌,杀了即可,何必如此揉搓人家?
但假设无法代替现实,无奈的现实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叹息。叹息之余,历史学家,历史爱好者,还有一些爱问问题人,都在探究这段公案背后的真相,或者历史真相背后的心理因素,到底是什么让一向以大局为重的吕太后对戚夫人痛下狠手?

吕太后的名声本来不太好,人们对吕太后的心狠手辣也不陌生。因为大汉王朝建立之后,韩信等几个有名的功臣被杀,都是吕太后的手笔。杀害身经百战的功臣尚且举重若轻,更何况对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弱女子呢?

所以,对吕太后的狠毒,地球人都没有异议。但是,狠毒的吕太后,同时又是一个有见识,有担当,有毅力,有胆识的政治家。刘邦提着脑袋闹革命的时候,刘邦被项羽撵得到处跑的时候,都是吕太后在辛苦劳作前后打理,并不怎么待见吕太后的司马迁,也没能找出吕太后太多的错处。

但偏偏地,吕太后容不下一个女子和她的儿子。仅仅是女人的嫉妒心在作怪吗?如果仅仅是嫉妒,那么,刘邦的美女可不止戚夫人一个,为之生子的女子也不止戚夫人一人,但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起码还活着,偏偏戚夫人就被残被害到不仅惨不忍睹而且听听都要毛骨悚然的地步呢?

历史学家、历史爱好者,包括爱问问题人,最后大家的意见惊人地一致,说戚夫人这个女子,徒有一副美丽的外壳,美丽的外壳之下,简直就是一个白痴。白痴也就罢了,毕竟是帝王的女人,即便是帝王不在了,但是锦衣玉食一辈子,那是铁定不移的,何至于……?

关键在于这个白痴般的女子,有一副与其铁打的脑子十分不匹配的野心。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继而当皇帝。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就是皇太后了,就能随心所欲耍威风了嘛。

如果太子之位还没确定的时候,商量的余地应该是大大的,毕竟她是皇帝宠爱的女人嘛,子以母贵,枕头边什么事定不下来呢?关键是太子之位早已有人,而且是嫡长子,合理合法,名正言顺,天下皆知,这时候再想搞什么小动作,就不那么容易了。

虽然不容易,但这个女子还是想改写历史。这个想要改写历史的女子,就是戚夫人。

77.jpg
戚夫人歌舞


在《史记》中吕太后出场比戚夫人早,但因司马迁单独给吕太后树碑立传,而且规格很高,用帝王才用的文体“本纪”讲述她的故事,所以我们稍作变通,将戚夫人放在吕太后之前,作为《史记》美女说道说道。

戚夫人和刘邦的相遇,是在刘邦最落魄的时候。刘邦和项羽的几次对阵中,刘邦一直是项羽手下败将。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打得丢盔弃甲,连老爸、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刘邦一路逃到山东定陶,在一户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美丽的戚家女儿,并一见钟情。

风姿绰约、能歌善舞的戚姑娘深深吸引了刘邦,对生活充满绮丽幻想的戚姑娘,也深深仰慕刘邦的英名,英雄美人一拍即合,就在戚家的农舍,刘邦与戚姬结为夫妻。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写道:“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其后四年,戚夫人一直陪伴在南征北战的刘邦身边,为欢喜的刘邦酣舞,为忧伤的刘邦放歌,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戏水鸳鸯。

接下来的故事是,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说道:“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不知是为了讨喜戚夫人,还是他俩生的儿子如意特别聪明乖巧,反正刘邦很喜欢这个小王子,总说,如意儿,如朕。如果戚夫人懂事,当知这不过是刘邦随口敷衍而已。但戚夫人偏偏特别当真,天天都吹枕边风,碎碎念着要刘邦废了太子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刘邦也确实有点看不上太子刘盈面团样的优柔,就有点被戚夫人说动了,有点动了废黜太子的心思。但虽说天下是刘家天下,可也不是事事都由皇上说了算,就说这换太子,也得经由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讨论。结果呢,一讨论,通不过。二讨论,依然通不过。病中的刘邦本来就够烦了,加之废立太子受阻,别提心情多糟糕了。可戚夫人不管这一套,一门心思逼着刘邦把废立太子的事情定下来。

戚夫人的做法很简单,除了碎碎念之外,差不多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78.jpg
戚夫人和儿子如意影视剧照


戚夫人在闹着的时候,吕太后也没闲着。但吕太后可不闹,她去请教了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多星张良。张良给她出了个主意,就让刘盈稳固了皇太子的地位。刘邦也无可奈何,只好摇摇头,告诉戚夫人说,没办法,没办法,人家的羽翼已经丰满了呀。

当然了,刘邦毕竟深爱戚夫人,也深爱这个叫如意的儿子,所以封如意为赵王,且派了一位十分耿直的大臣周昌做赵国的丞相,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如意母子能够安然幸福地生活。

老谋深算的刘邦,这一次很失算,一个周昌怎么能斗得过关系网盘根错节、朋友圈大得惊人的吕太后呢?刘邦一死,大权在握的吕太后马上把戚夫人赶到后院舂米。惯于锦衣玉食的戚夫人哪受得了这个苦,但在严密监督之下,只好用拨动琴弦的玉手,一下又一下地舂,边舂,边哭,边唱。唱的歌被报告给吕太后,吕太后不仅不解除戚夫人的劳苦,而且变本加厉,砍去她修长的四肢,挖掉她妩媚的双眼,毒哑她曼妙的娇喉,然后将其撂到猪圈,慢慢地炮制她。其残酷的程度是,亲儿子刘盈见了,一下晕了过去,回到皇宫,好久透不过气来,透过气来之后,一直摇头叹息,说这不是人干的,真不是人干的,我怎么是这种人的儿子啊?!

刘盈很懦弱,但懦弱并不等于智弱。刘盈知道母后的下一步便是害死如意。他也知道,只要如意待在赵国,由耿直的周昌保护,便不至于丧命。但他虽然贵为皇帝,可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还是当不了母后的家。只能处处小心护着弟弟。

吕太后铁了心要杀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她把如意从赵国召回首都,但刘盈天天都和这个小弟弟影形不离,生怕一不留神小弟弟的性命就没了。但也是天意如此,偏偏那天刘盈要去打猎,不忍叫醒正在酣睡的如意跟他一起去。但他这一去,再也没有见到弟弟。

戚夫人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死了。

这个曾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美女,这个可能登基为帝的孩子,什么都没了。不仅荣华富贵烟消云散,脆弱的生命也烟消云散。

11.jpg
戚夫人画像


世人都怪吕太后心太狠手太辣,但是世人想没想过,吕太后也可能只把戚夫人赶到赵国,和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给他们的未来留一条生路?因为刘邦一共有十个儿子,除了太子刘盈、赵王如意之外,其他八人的母亲也没见被吕太后害死啊。为何独独地戚夫人、赵王如意的下场如此悲惨呢?

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不作不会死,或许能说明戚夫人的下场。

不是历史学家的我们,先来假设几个问题:

首先,戚夫人专宠时是否骄横?司马迁没说,但历史书上有刘邦的其他女人不受宠的记载。这说明戚夫人受宠时并不收敛,不仅不收敛,还可能很霸道,霸道到其他女人不能近身刘邦。不仅对刘邦的其他夫人骄横,连对刘邦的皇后娘娘吕雉,也不怎么尊敬,更不低眉顺眼。要不然向来考虑社会影响的吕太后,怎么会用如此狠毒的手段对付戚夫人母子呢?顶不济,杀了戚夫人,也会留赵王如意一条性命,因为他毕竟是刘家血脉嘛。但吕太后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决绝地、残忍地杀害了这一对母子,得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让吕太后不杀不残不足以泄愤呢?司马迁说: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其次,戚夫人得势时是否容人?司马迁没给结论,只有戚夫人撒娇使泼的记载。这个记载同时可以表明,戚夫人对朝中大臣并无恩惠,虽然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但并没有营造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一旦有难,除了耿直的周昌,职责所在,死命护着如意(最后也没有如意)之外,朝中并无大臣站出来为戚夫人说句话,哪怕让戚夫人免于惨无人道的迫害呢。

同时,戚夫人闲暇时是否动脑?戚夫人的歌舞感天动地,让刘邦一辈子都深深着迷。但戚夫人除了在歌舞上的天才之外,这个纯粹的艺术家,幼稚得一塌糊涂。比如发配舂米时,人在吕太后屋檐之下,却不知向吕太后低头,而是借助歌声发牢骚,独断专行的吕太后岂能容她?

再说了,皇家规矩是嫡长子继承,戚夫人却要横挑祖制,让庶出的儿子继承大统,岂不是拿着鸡蛋去碰石头?

55.jpg
定陶古迹 戚姬寺


即便是刘邦,恐怕内心里也不真正认同戚夫人有吕后那样的政治头脑,能保刘家大业千秋流传。所以,即便是刘邦三番两次地要废立太子,但终于也没有十分当真,只是告诉戚夫人,你看,别人的羽翼已经长成了,没办法啊。

什么叫没办法了?刘邦这辈子除了打仗用兵从谏如流之外,人事大权他听过谁的?如果他真想废黜刘盈,根本不存在没办法的问题。可见,刘邦固然深爱戚夫人,但老谋深算的刘邦,更爱刘家的江山。他知道如意即便继承帝位,但只要吕太后在世,就不可能让如意做太平天子。

所以说,吕太后害死戚夫人,一方面是吕太后心太狠,另一方面也是戚夫人自找的。戚夫人走高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但有想法还要有能力才行,有要求还得有土壤才行。

戚夫人的所作所为,让人唏嘘,让人同情,但是,戚夫人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无法恭维。

读史卿曰:戚夫人是靠男人宠幸活着的女人。男人把她捧在手心的时候,她是一颗明珠。男人撒手的时候,她就是碎了一地的瓦砾。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女人,怎么能保护自己的儿子?她连儿子的性命都保护不了,怎么能让儿子登基为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