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4346|回复: 1

官办医院,送医上门,平民百姓能享受怎样的医疗待遇?

[复制链接]

官办医院,送医上门,平民百姓能享受怎样的医疗待遇?

发表于 2023-8-20 00:32:32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4346 1 查看全部

如火如荼的医疗反腐风暴,主要说的是公立医院的事。


公立医院嘛,顾名思义,是公家建立的,给老百姓看病就该免费,起码不收那么高的费用。


于是乎,伴随着医疗反腐,百姓免费医疗的呼声越来越高。


能不能为百姓实现免费医疗呢?


中国有没有免费医疗的传统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公立医院,也就是“官办医院”,是如何给平民百姓看病的。


咱们平时看电视剧时,都知道古代的皇宫中设有太医院,皇帝和妃嫔生病了,就由太医来诊断问药。可是在电视剧里,古代下层的平民百姓想要治病,却只能找郎中。


对于这种私人医生,假如朝廷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就会为庸医杀人埋下隐患,百姓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另外,医患双发一旦发生矛盾时,官府又该怎样去处理呢?难道古代执政者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66.jpg



“官办”医院


我们在前面介绍古代医疗的帖子里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医者的记录是《周礼·天官》,里面提到在周朝时,朝廷设有“医师”一职。在“医师”的下面,还有负责行政管理的“士”。另外,还设有食医、疾医、疡医与兽医。其中食医负责宫廷的医疗与营养饮食,兽医和今天一样是治动物的。而疾医与疡医,负责全境子民的疾病治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国力强盛时,已经开始设立“养病院”,把生病的人、残疾人和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全部集中到一起进行照顾,衣食都由国家供给,一直到他们死亡为止。另外,同一时期的秦国还设立了“疬迁所”。假如发生瘟疫,朝廷就会把感染的病人迁到这里面“隔离”起来。到秦汉时期,“养济院”、“疬迁所”的名字又有不同的变化,但是功能还是一样的。


到了南北朝时,官方已经派人到衙门坐诊。隋唐时期则有私家与官家两条救济路线,因为佛教兴盛,庙里有钱,出现了“悲田院”等替穷人治病的场所,唐朝官方则开设“养病坊”。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所正式的官办医院——太平惠民药局。惠民药局在宋、元、明三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元明时期,它与医户合作解决平民的医药问诊。清朝的时候没有惠民药局了,改由太医馆统领下置各州县的医官给平民看病。


77.jpg

衙门里坐诊,送医上门


在中国北魏时期,朝廷已经在州、县等基层机关,安排“官医”给平民看病了。据《魏书》中记载,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诏令:联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


原来,在北魏之时,朝廷已经开始向州、郡、县等地方衙门里派驻医官,解决贫民就医难的问题。这本来是一项朝廷的福利政策。但是,大约因为医生们都坐镇衙门口,百姓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不敢贸然前去就医。于是,皇帝主动下令,有需要的,官方要主动送医上门。


到了元朝以后,这种“官医”是由“医户”充任的。国家在太医院下面设有“官医提领司”与“官医提领所”,再由它们安排医户,协助“太平惠民药局”的工作。“官医”坐诊的地方,就由衙门口,改到了药局,或者是庙宇之中了。


88.jpg



古代第一个正式的官办医院


“太平惠民药局”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正式的官方医院,它始建于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宋神宗熙宁九年,宋朝开办了医疗教育大学——太医局。朝廷希望通过官方办学,来改变民间医疗父子传承、秘技自珍的局面,为朝廷培养专门的医生人才。


与此同时,宋朝朝廷又把宫中原有的“熟药所”改名为“熟药局”,开始面向社会卖药材。绍兴十二年,“熟药局”改名为“太平惠民药局”,除了在京城以外,在其他比较重要的省区也都开设了惠民药局。


“太平惠民药局”定名在南宋,之后通过太医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专门的“合药局”制药,出售给平民。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平民,可以直接通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来对症取药。另外,官方也有派驻到药局的“职官”,帮忙问诊。


元朝的时候,因为建立了“医户”制度,加强了对医生的管理,朝廷给医户减免赋役的优先政策,规定他们参与“惠民药局”在地方上的建设与运营工作。明朝沿袭宋元的制度,在万历朝之前,惠民药局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万历之后商品经济兴起,本来是官办的惠民药局,朝廷不出钱补贴,导致药局经营不善,就作废了。


99.jpg



惠民变味了,同时赚大钱


兴起于宋朝的“太平惠民药局”是官方医院,有朝廷的补贴,其办医宗旨固然是惠民,所卖的药品,最初也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但是朝廷也没有忘记赚钱。


《宋会要辑稿》中记录:元丰元年(公元1078),三司对官药局头一年经营的审计结果说,熙宁九年六月开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钱二万五千余缗(千文为一缗),计倍息。到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时,全国的药局有70所,每年获利40万缗。


中间,宋朝改革了管理制度,允许药局倒卖药材,从中谋利。到了北宋后期,朝野之间已经开始有怨言了。到了元朝的时候,元人不懂汉医,学宋朝的样子办了惠民药局后,更加关心是否赚钱。元朝的药局办了一阵,到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忽必烈发现各地药局,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一怒之下就把它停办了。可是停办之后,老百姓生了病没法治,最后又只得把它恢复了。


明朝前期的惠民药局转运比较正常,到了嘉靖以后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的繁荣,商人逐利的气息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唯利是图。明朝朝廷不干心白贴钱给药局,把很多需要财政支付的项目,都推给了药局自身,最终导致了药局走向衰亡。



官医“自负盈亏”,参与“放贷”


前面说到,忽必烈为惠民药局亏钱而大动肝火,一度下令把药局给关闭,但是后来又被迫重开。太医院的管理人员心里都清楚,这当官的是既要办“官医”稳定社会,又不想自己掏腰包。于是,底下的惠民药局,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做出打算。


《元史·百官志》记载:大都惠民局,秩从五品。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平民。因为元朝时,民间盛行放贷赚钱,于是惠民药局就把每年朝廷拨的款项拿去放贷盈利了,赚了“月营子钱”再来买药。


到了明代中叶,药商抬高了药材的价格,惠民药局已经买不起廉价的好药了。加上朝廷把财税压力摊派给药局,药局的亏损更加严重。在明朝初期时,朝廷规定囚犯们的饮食费和问诊费,皆由朝廷财政来负担,但是最后却摊派到了地方药局的头上。药局早期有朝廷财政拨款,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因为辽东战事不断,药局就完全得不到财政补贴了。想要靠自己盈利,也无法实现,最后只有关门大吉。


33.jpg



医生参与医疗管理


在中国宋代和宋代之前,没有“医户”。当时的郎中和大夫,主要是由“太医官”和地方官共同管理。元代有“军户”、“儒户”和“医户”等划分,官医就从“医户”里面诞生了。那时候的“医户”,主要是南人和北方汉人组成。


元代的时候,朝廷在太医院下面设置了官方医疗管理机构。在江西、湖广、云南、江浙等几个重要行省都设有“官医提举司”,低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则设置“官医提举所”。又依照宋代开太医局,从“医户”中抽丁来学习医术,成绩优秀的,最后就当了太医。


元代的惠民药局和宋代一样有地方分局,每当惠民药局开门营业之时,就有“医户”派出的医生在里面坐堂,替普通老百姓看病。由于“医户”是世袭的,就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充足,遇到大的瘟疫与灾病频发的时候,医护也不会短缺。不过当时在民间,还是盛行父子传承的行医方式。另外,医生在古代社会地位不高,而终身不许“医护”改行,也不是太人道了。


遇到医患纠纷怎么处理


宋朝方勺的《泊宅编》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浙江萧山有一个医生擅治痔疮,有人慕名请他来治疗,结果他先不说好诊金,“但放下大肠了,方议报酬之物”。这个时候,病人的肠子都被拖出来了,还敢和他计较诊金吗?于是,只有拿出所有盘缠当酬金。至于一些医生因为嫌诊金低,见死不救的更不在话下了。


在唐朝以前,官方处理这类纠纷没有专门的机构,就由普通的衙门按刑名问罪。后来出了《唐律》,规定:诸医为人合药及题疏、针刺,误不如本方,杀人者,徒二年半。也就是说,行医的时候因为失误而导致患者死亡,判两年半徒刑。后面又规定,如果是故意医死人的,就按故意杀人算。后来元明也有类似的规定,不过明朝加了一条,在判案的时候会“责令别医检验药饵穴道”。因为元明时期有专属的医疗管理机构,所以遇到有医疗而纠纷造成的诉讼,就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会同衙门一起审理。


结语


中国古代设置了专门的“官医”给穷人看病,最早的“官医”是医、养合流,以类似现代福利院的“养济院”形式出现。只是各朝各代,名称不同。到了北魏时期,朝廷派“官医”到地方衙门坐诊,还不时开展“送医上门”的活动。宋朝的时候,朝廷富裕起来,人口增多,普通的“官医”不能满足日常看病的需要,于是朝廷成立了药局。后来改名叫“太平惠民药局”,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持续大约五百多年。


惠民药局一边卖药,一边安排医生坐诊看病。大部分的时候因为有朝廷财政的补贴,出售的药物,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另外,由太医院研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记录了所有日常疾病的病症,以及对症药材,百姓们可以自行照方抓药。这个局方,直到近代还在华人中流行。明亡之后,清朝重修了明代地方的医署,机构管理大致一样,衙署也设有医官。只是没有“惠民药局”了。


原题:中国古代的“官办医院”,是如何给平民百姓看病的?




摘编自 执笔读春秋



内容源自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6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金花婆婆 发表于 2023-8-20 11:23:21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医疗问题
千百年来不仅百姓想
官府也在努力
只不过不同时代
采取不同的策略
取得不同成效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