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得知高耀洁医生的消息,是两年前其他人的一次拜访。那时客居纽约的高医生已经有了无能为力之感,说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待死亡。
这一天终究到来,听到消息的朋友们悲怆之情难以言表:晚年孤独客死异乡的凄凉,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感动,实事求是独抗压力的心酸...... 感恩、怀念、悲伤的情绪总是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记住那些值得纪念的逝者?
我的方式,是分享、拾起他们留下的遗著。人的肉体终会消亡,但其用心留给世界的记录、思想和心声,却是超越时空局限、永恒闪烁的光芒。
2004年至2005年,已经退休近十年、77岁高龄的高医生连续出版了两本书:《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和《中国艾滋病调查》。
前一本,是全国各地患者来信的结集;后一本,则是高医生亲自前往感染地区,收集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到因为卖血而染上艾滋病的地方了解情况,看到的状况让我心痛。”
作为回报,高医生没有索要一分钱稿费,只要了2000本书。“有很多大学生都来向我要书。有人要,我马上就送。”她曾经获得的国内外各种奖励,奖金也都烧在了“民间防艾”的事业上。
高耀洁进行防治艾滋病的调查和宣传工作,也让一些人不理解。她的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2004年,她的一个侄女大学毕业到郑州找工作,就有人公开说,“因为你是高耀洁的侄女,我们不要”。她很无奈,后来侄女还是在南京找到了工作。
“人的一生,怎样过才好?我觉得为别人着想、为社会奉献才是幸福的。我的调查工作有一定价值。我不后悔走这条路。”高医生痛恨别人利用她赚钱,也从不后悔没有把收入和奖金留给自己、留给家人。
相隔万里之外,我注定没有机会让高医生听到我对她的感谢。但我会留住高医生为止呕心沥血的事业记录。阅读,是最好的纪念。希望我们所有感怀高医生的人,都在岁月抹去记忆的漫长过程中,不时拿出高医生留下的遗作,记住这位朴素而坚强的老人、记住她96载一生为我们所做的志业。
我愿意以一个中国人个人的名义,感谢高医生的付出。您温和而坚定的战斗光芒,早就照亮了我这个个体。

屠龙乔治
内容来源:凤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