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239|回复: 0

人死了健康档案还在更新,是作风问题还是利益使然?

[复制链接]

人死了健康档案还在更新,是作风问题还是利益使然?

发表于 2023-12-18 23:47:35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239 0 查看全部


就连一个人的生死都搞不清,或者不想搞清,这样的健康档案如何取信于人、如何作为决策参考?


“一名在公安局户籍信息中显示已经去世3年的居民,他的健康档案为何依旧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更新?”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时发现,该区居民亡故后仍在建档、更新的“问题档案”共有500多份,涉及10家卫生院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00余医生和工作人员。人去世了,户籍信息也注销了,却依然活在健康档案里,这确实有点惊悚。若非纪检机关细心比对核查,这500多份“幽灵档案”,不知道还要在卫健部门数据库里“活”多久。当地如此“更新”,未免太不把健康信息数据当回事了。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是陪伴居民终生的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原卫生部从2009年开始启动全民健康档案计划,这些年来,一直在稳步推进。2022年1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个居民将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这样的愿景让人神往。


而作为一项事关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信息工程,2009年12月推出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还强调,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相关经费投入。


这样,于地方而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便有了两个向度的动力。一是经费。据龙凤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披露,根据相关规定,相关人员每更新一份健康档案,便可按更新质量获得最高4.5元的维护管理成本补偿。苍蝇再小也是肉,不要小看了这几元钱,更新的“幽灵档案”多了,也是一笔稳稳的收入。何况,从数据更新的角度看,人死了,病史、体检、转诊等便也不会再有新内容,这样,更新起来也不太费事。


再一个就是建档进度考核。既然设定了“人人拥有健康档案”的预期目标,则工作推进肯定会纳入考核。人死档案不死,这些僵死的数据,无疑会继续为提高当地健康档案覆盖率做出贡献。这里边的“小心思”,不外乎如此。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风懈怠。卫生院也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也罢,其所经手处,不过是一项事务而已,做就是了,说不上不用心,也说不上用心,“等因奉此”,把数据上传即可。至于是否真实、是否及时、是否管用等等,都谈不上了。上边让上传数据,就一股脑都上传了,而不会去做些必要的甄别、调整、完善。类似作风委顿问题,其实并不少见。


只是,种种算计、懈怠之外,更有公共利益在。从小处看,及时、完备的个人健康档案,可以为其就医、转诊等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而从更大的背景看,健康档案以及基于档案之上的大数据,将会成为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而所有这些或大或小的意义,惟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会有意义。


不要说其他诸如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了,就连一个人的生死都搞不清,或者不想搞清,这样的健康档案如何取信于人、如何作为决策参考?


目前,涉事的10余名卫生院院长、卫生所所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等均受到处分,这固然是求仁得仁,咎由自取,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似乎也不可轻忽。若这样的失职失责不追究,类似行为恐怕还是难以禁绝。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来源:红星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