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1387|回复: 0

看!这两个明星的分工:一个负责仰望天空,一个负责脚踩大地

[复制链接]

看!这两个明星的分工:一个负责仰望天空,一个负责脚踩大地

发表于 2023-12-23 00:31:32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1387 0 查看全部

汉朝开创了太大的基业,创造了太多的故事,给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念想。

汉高祖刘邦不必说了,虽然是汉代的开山老祖,但人们常把他和流氓联系在一起,说他身上充满了流氓习气,包括用人上的不拘一格,也是流氓习气使然。

和祖爷爷相比,汉武帝刘彻的故事更多,创造性也更强。在用人上,他和刘邦一脉相承,主打不拘一格,比如让全国各地给朝廷推荐优秀人才,推荐的人才也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先考察然后任用。考察的方法也很现代,先笔试,笔试合格,进入面试。面试由皇帝亲自进行,面试合格,授予合适的官位。

76.jpg
汉武帝影视形象

当时通过考察进入高层为官的,有两颗最耀眼的星,一位是董仲舒,一位是公孙弘。

但办事十分靠谱的汉武帝,其实是通过十分不靠谱的方式成为太子,然后顺利接班为皇帝的。

汉武帝的老爸汉景帝刘启名气不大,倒是他的爷爷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

但也幸亏他是汉景帝的儿子,才让和皇位隔着十八层的皇子刘彻有机会当了皇帝。

这事说起来有点扯,但历史上的很多大弯都是这么拐的。

99.jpg
漫画长公主刘嫖

话说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阿娇当皇后,一心讨好太子刘荣的妈妈栗姬,但栗姬仗着自己是太子妈,皇帝又喜欢,眼里根本没别人,对大姑姐代答不理的。这可气坏了一般人不敢惹的刘嫖,她转而把橄榄枝递给了汉景帝的另一位宠妃王娡,经常在弟弟跟前表扬王娡的儿子刘彻,说这孩子简直太好了,聪明不说,关键是特孝顺。汉景帝是个耳朵根子比较软的人,也没有太强的原则性,听着听着就疏远了没有大局意识的太子妈,顺带着讨厌了太子刘荣,最后一锤定音,扶皇十子刘彻上太子位,贬斥皇长子刘荣为临江王。

最后的故事是我们都知道的啦,汉景帝驾崩,刘彻登基,成为大汉帝国除了祖爷爷汉高祖之外最拉风的皇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太大了,但在我们的印象里,汉武帝专横跋扈,穷兵黩武,除了霸道地确立儒家地位,连年用兵赶跑匈奴之外,可圈可点之处似乎很微很微。

其实,仅从对董仲舒和公孙弘这两位历史名人的任用,我们就可看出汉武帝的政治智慧。

我们知道,董仲舒读书“三年不窥园”,是个地道的读书种子,在和汉武帝讨论治国方略时,率先提出了尊孔建议。后来,被朝廷任命为江都相。

78.jpg
董仲舒

公孙弘的情况最初和董仲舒差不多,都是汉武帝钦定的人才。但和董仲舒优裕的读书生活不同,公孙弘从小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喝着苦水长大,最后成为帝国丞相。

那么,汉武帝为何不将董仲舒留在朝廷予以重用,而是将其外放为江都相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江都王的情况,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为人骄横无礼,武帝对他也很头疼,派董仲舒去,无非是想用董仲舒文化名人的身份熏陶改造他而已。事实证明,骄横的江都王对董仲舒很尊敬,行为方式也的确收敛了不少。同时,董仲舒和汉武帝一样,都是仰望星空的人,格局绝对大,但汉武帝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大地,而董仲舒虽然格局超大,但指点星空可以,布局文化建设超好,但指点人间烟火有点青涩。

汉武帝时的背景,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韬光养晦,虽然北方依然不安,匈奴不时侵扰,但完全说得上国泰民安。要打击匈奴,要调兵运粮,要号召百官,要安抚百姓,更懂人情世故的公孙弘,当然是帝国丞相的最佳人选。

88.jpg
公孙弘影视形象

公孙弘的贫苦出身,让他更加务实,当大国丞相了,有资格过好日子了,但他每餐饭从来不吃两样肉,盖的还是破棉被。汉武帝说这人作风真过硬啊。纪检干部汲黯对武帝说,公孙弘身为高官,却这么艰苦朴素,无非是沽名钓誉,用心险恶呀。

汉武帝也不含糊,问公孙爱卿,汲黯说的属实吗?“陛下,汲黯所说的一点不假!” 公孙弘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汲黯今天他当着大家的面弹劾我,说到了我的痛处。我位高权重却生活异常俭朴,确实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声誉。

面对这样朴实的干部,汉武帝除了更加重用,还能怎么样?

所以,趟过了人生淤泥,最懂人情世故。所以,公孙弘在七十高龄,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而且成为武帝一朝唯一善终的丞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