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但最近,一位姑娘主动帮陌生大叔调节高铁座椅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一份名为“出门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由此横空出世并冲上热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频频讨论的话题。
年长者出门在外,哪些场景可能需要年轻人的帮助?本报记者在杭州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街道开展调查,发现交通出行、医院问诊是老年人感觉最棘手的。谈及原由,约七成受访者表示是出于对电子设备的不熟悉。
面对陌生年轻人释放的善意,年长者存在哪些顾虑?有的说担心遇到诈骗,还有的则不愿给年轻人添麻烦,“别以为是我要讹他。”
看到老人遇困,要不要帮?该怎么帮?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提起北大副校长吴志攀那段著名的发言:“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些朝气蓬勃的90后、00后认为,能帮助长者,是一个人心智成熟、能力增长的体现。
对此,社会学专家和法律人士持何意见呢?秉承善心、谨防雷区,让爱心传递可持续。
关于“出门在外互帮父母”,还有哪些精彩观点可以借鉴?打开本期周刊深度品味吧。
本报记者 孙磊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