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嘉兴平湖市102岁“布鞋奶奶”陆秀珍一直没歇停。满屋子摆开的香囊和布鞋,都是街坊邻居预订的手工艺品。昨日,记者来到陆秀珍老人家中,老人正在制作婴儿鞋鞋底。她说,几乎每天,自己都会在这台缝纫机前工作10个小时以上。
从58岁到102岁,“布鞋奶奶”坚持每天做鞋,把温暖缝进一双双布鞋里。
“我的母亲就像一双布鞋,她拥有一种‘布鞋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朴素。”陆秀珍的儿子全星月如是说。
巧手不歇 丹心未改
1980年,陆秀珍从教师岗位退休。退休后的一天,她偶然路过乍浦镇一家敬老院,看到一些孤寡老人脚受冻后长了冻疮,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给他们每人做一双棉鞋。”
从那个寒冬开始,陆秀珍每年都会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手工制品,从鞋子、袜子到手套,人手一份。就这样,她坚持了近20年。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陆秀珍缝制200双布鞋寄往受灾地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陆秀珍赶制近300双鞋子送往灾区……由于多年善举,陆秀珍获得“浙江好人”“感动嘉兴十大人物”“嘉兴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今,陆秀珍家里,经常会有陌生人到访。这些来客,几乎都是为家里的孩子求一双鞋。
全星月说,因为母亲针线活好,又是当地的长寿老人,很多人为了讨个吉利前来求鞋,母亲每年要制作婴儿小布鞋300余双。
“妈妈到哪里都会带一个手袋,这是她的‘移动工厂’。”在全星月印象里,母亲的手从没停歇,“我们有时候叫她‘鞋痴’。”
美好家风 代代相传
陆秀珍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着家人。全星月耳濡目染,继承了母亲的品格。
2015年退休后,全星月致力于公益事业,成立“星月家风工作室”,研究家谱文化,传递好家风。他收集整理大量古代和现当代家风建设典型故事,截至目前,已在新媒体平台发表家风短语、家风故事等短文500余篇。
作为平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全星月常常进社区、学校、企业举办家风传承讲座,至今已举办100余场。
2016年,全星月出版散文集《松骨荷韵》,讲述漫长岁月里,父母亲对后辈们的教导爱护。同时,全星月凝练父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编写3万余字的全氏家训家规,严格要求后辈遵德守礼。
“妈妈说,她会一直做鞋送人,我也要坚持为大家服务。”全星月说。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何佳雯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