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本是江苏省苏州太仓市的一名聋哑老人。他身边的晚辈们是顾家人,和他并无血缘关系。但从2014年到2021年,顾氏的三个兄弟悉心照料了杨启本的晚年。2021年,老人去世,太仓市民政局依据法院判决书,将杨启本留下的遗产悉数分配给了顾家三兄弟,肯定了他们的善举。
固定之约
追溯起顾家和杨家的渊源,那是上两代时就结下的联系。顾氏三兄弟的奶奶是杨启本的奶娘。
2014年6月,杨启本的姐姐杨碧梧离世。府东社区居委会一份《关于杨启本晚年生活的情况说明》的材料显示,当时总工会和社区牵头,与顾家三兄弟及杨启本一起开了座谈会,让杨启本自己选择哪位亲属照顾他晚年的日常生活。
当时还有几项方案。府东社区党委书记沈秋艳说,包括由一名远方亲戚照护老人,不过对方提出要继承遗产,另一方案是杨启本住进养老院。但杨启本选择住在家里,由顾氏三兄弟照料。自那时起,每周与顾家兄弟的见面成了杨启本的习惯。
三兄弟每周日九时去老人家里。他们都知道,杨启本没有电话和手机,不能随便改约定。
到了时间,杨启本都会在楼栋路口处等待着。顾永芳来了就坐在杨启本的卧室桌旁,茶已泡好,他和老人坐一小时。三兄弟来看望时会留意带些红烧菜,有时他们问老人下星期要吃什么,老人就在白纸上画,想吃鱼画一条鱼,写“红烧”。顾永芳说,一般带去的菜能够老人吃三天。
这样的照料渗透进杨启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顾永芳说,兄弟们退休后有闲暇时间,他一直把杨启本当长辈,心里也惦念杨碧梧的临终嘱托,“他无依无靠,我们就要把他照顾好”。
病床前的照护
2017年9月,杨启本被诊断为脑梗、半身瘫痪,当时87岁。
在医院住了十天后,顾永芳帮杨启本联系上了新安康复医院。每月5000元的护理费,杨启本的退休金加上之前的储蓄可以支付。在医院办事的文件是顾永芳签字,他在表格上的关系空格上填的是“叔侄”。顾永芳和哥哥顾永元隔一天会去探望。
住院的这些年,杨启本半边身体不能动。顾永芳说,会和哥哥弟弟注意他的表情,平日问问护工他的情况如何,把病床摇起来,看老人的状态。他们有时会带水果看望老人,把水果打成汁……杨启本的事基本由顾家兄弟包办。
李军涛回忆,2021年初,杨启本出现发热症状,顾家兄弟几乎天天去医院探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三个兄弟在床前连夜陪护。
那年1月30日,杨启本病逝,顾永芳将他的骨灰盒安置在了高新区的安息堂,和他的父母、姐姐在一起。
遗产,谁来管理?
随着老人去世,杨启本在实小弄的房屋无主了。顾永芳说,杨启本生前未留下遗嘱,也没有亲属继承。三兄弟给府东社区居委会写了申请,居委会建议他们走法律程序。
顾家三兄弟于2021年1月向法院提出诉求,希望指定太仓市民政局作为杨启本的遗产管理人。
太仓市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坤表示,在接手这一孤寡老人案件时,曾考虑法律上的遗产酌给制度,即如果顾家兄弟对杨启本尽到了主要的扶养义务,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继承关系,可以适当分给一些财产。王坤通过走访民政局、居委会、康复医院,了解到三人所述的扶养情况属实。
王坤表示,在这个案子中,三兄弟给予老人精神上的陪伴可能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最后,法院判决将不是继承人、受遗赠人和遗产债权人的顾氏三兄弟列为了案子的利害关系人,并认可他们的诉求,指定太仓市民政局担任遗产管理人。
本案判决后,太仓市民政局作为杨某的遗产管理人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对杨某的房屋、存款等进行管理和清点,将杨某的存款均分给顾氏三兄弟,并协助将杨某的房屋过户登记至三兄弟名下。
据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