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数学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交流,例如,钱宝琮在《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一文中曾说:“第五世纪以后,大部分印度数学是中国式的。”(钱宝琮,《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科学通报,1951年2卷10期,1041-1043页)印度数学史家Kaye认为,印度与中国的数学有很多平行之处,而印度是欠了中国的债。(吴文俊,《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数学学报,1975年3月,第18-23页)
研究中印数学交流的学者很多,但关于交流的背景常见提到双方的商贸往来、文化交往,往往回避中国和印度两者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关系。诚然,商贸往来、文化交往对于数学交流而言是重要的,但中印除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往还有其他关系,例如在唐朝就是这样的,彼时天竺诸国曾为唐朝的藩属国,政治关系很是紧密。此种政治关系对于数学交流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这意味着双方已不限于民间交往,更有了正式的官方通道,这无疑为双方深度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强的保障。
《大唐西域记》序论中说,从大唐的天府之国直到天竺各国,偏僻蛮荒的他乡,遥远辽阔的异国,都使用大唐的历法,受到大唐文化的熏陶(原文:“越自天府,暨诸天竺,幽荒异俗,绝域殊邦,咸承正朔,俱沾声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