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芹菜 于 2024-9-14 18:11 编辑
徐女士的女儿12岁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一家人本来高高兴兴地出门旅游,但没成想,整整十天的旅行,徐女士两口子有一半的时间在跟孩子生气着急。
徐女士说,孩子一路上不断冒出各种新奇的想法,总是打乱旅行计划,把她烦得够呛。后来一听到孩子提想法、提要求,她就立刻说“不行”,孩子也挺不开心的,觉得自己被剥夺了话语权。经过几天的争吵、冷战,孩子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后来,徐女士每次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都用“你们说了算”、“我随便”、“无所谓”等敷衍的话来回应,语气不冷不热,表情也有些不耐烦。徐女士又气又急,既不想惯着孩子,又不想把亲子关系弄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付俊琳老师说,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正常。但如果经常遭到家长的否定、拒绝,很多孩子因为语言沟通能力尚有欠缺,本着“吃一堑,长一智”的想法,不得不用敷衍的话来自我保护。
付俊琳老师说,家长教育孩子时往往会在潜意识中测算支付成本,如果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造成过高的支付成本,大多数家长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直接告诉他们后果。对于这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的行为,孩子往往不领情。因此,建议家长转变教育思路。一是尽量避免说教,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对孩子进行正向的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让孩子自主判断对错。二是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同想法,家长不要过多关注结果,而要深入理解孩子的动机,认可孩子良好的品质,多给予孩子积极反馈。一味否定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欣赏与鼓励会给孩子莫大的动力,激励孩子主动探索、完善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家长只是孩子的导师和教练,应该放手让孩子当好赛场上的主角。
来源:今晚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