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江北区滨江社区“慈爱编织室”,89岁的“毛衣奶奶”韩翠菊坐在一把白色塑料椅上专注地织毛衣。
这位老人,连续19年织了上千件毛衣,送往四川、贵州、吉林等地,温暖了当地孩子的冬天。
初心—— “孩子们穿得暖,我就高兴”
织毛衣要从19年前说起。2005年1月,正值寒冬,韩翠菊和女儿在电视里看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穿不暖的新闻,这激发了她的爱心——含饴弄孙的年纪,她再次忙碌了起来。
“我们家里有毛线,我给他们织毛衣。”说做就做,韩翠菊亲手织了36件毛衣,让女儿章雅杰联系了需要毛衣的原江东爱心学校,并亲自送了过去。
打那之后,韩翠菊把闲暇时间都用来织毛衣,家中的橱柜里更是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线。章雅杰说,从开始织毛衣到现在,母亲韩翠菊买了几千斤毛线。
当时,韩翠菊给自己立下“小目标”:“一星期织一件毛衣,一年就可以织50件,孩子们穿得暖了,我就高兴了。”
恒心—— “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织下去”
从当初织毛衣开始,一把白色塑料椅就一直伴随着韩翠菊。凌晨三四时就起床织毛衣,天亮了去晨练一小时,然后又开始织,午饭后小憩一会,之后一直“工作”到晚饭前……
这些年来,韩翠菊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作息,抓紧每分每秒织毛衣。有一次,韩翠菊生病挂盐水,她居然跟护士建议,吊针可不可以挂脚上,手就可以织毛衣。
这些年为全国各地的孩子们织毛衣,韩翠菊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他们每年收到毛衣,会发给我照片视频,看到小朋友蹦蹦跳跳跑出来领毛衣,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我希望能亲手把毛衣给孩子们穿上,然后看着他们走进课堂、让他们穿得暖暖的在学校快快乐乐读书。”韩翠菊说,只要身体许可,她会这样一直织下去。
善心—— “带动更多人织毛衣”
“毛衣奶奶”的善举感染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编织爱好者自发加入爱心毛衣制作队伍。社区党委专门腾出空间,成立了“韩阿婆爱心作坊”,吸引了不少会织毛衣的邻居加入。
2018年,爱心作坊正式升级为工作室。
几年前,韩翠菊搬家到江北区庄桥街道滨江社区,又带动了附近居民和志愿者投身温暖行动。在韩翠菊带动下,社区、党员、物业等多方力量共同运营维护“慈爱编织室”,目前已经吸纳30余人。她们从“毛衣奶奶”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一起为孩子们织毛衣。
又一个冬天将至,“毛衣奶奶”韩翠菊的温暖也将如期而至。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郭文露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