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1992年结婚录像”“老照片翻新,怎么变高清”“旧照片变AI视频”……当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承载个人回忆的影像修复、老照片修复翻新等需求单比比皆是。在不少网络论坛里,对记录文化经典的旧影片修复、非遗重现等AI技术的讨论也同样热烈。
这股AI“记忆经济”热潮会是风口吗?AI能否让我们更从容地“温故而知新”?和真人修复相比,用AI修复老照片、老视频到底好不好使?能不能帮助恢复画面影像的完整性?是否能让陈年影像的颗粒度更精细?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以老爸的一张破损人像照为模板,尝试使用AI修复工具,并走访线下照相馆。
AI用时:修照片15秒 修视频50分钟 价格:免费 照片效果:老爸惨变“妖怪”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免费AI修复软件,如ImageColorizer、PhotoBooth、PhotoRestore以及百度AI图片助手、豆包AI、Image Enlarger等,都比较“傻瓜”易操作。
记者登录ImageColorizer的官网,首页面显示了五个主要功能:为黑白照片上色、恢复老照片、增强旧照片、去除多余人物、润饰旧照片,每个功能界面都有对比案例,还支持批量处理。
老爸的照片褪色了,有明显划痕,面中部缺损了一大块。记者选择恢复老照片模式,点击上传老照片交给AI修复。提交照片后,记者注意看了看时间:15秒左右就完成了。
但是这个效果实在太“塑料”了。仔细比对原照片,记者发现这个AI对背景上大块残缺部分的修复算是马马虎虎,老爸面中部残损部分被修复得嘴歪眼斜,直接惨变“妖怪”,可不敢拿这样的修复画面拿回家“邀功”。
初步试验,对于AI修复老照片人像的效果,只能用“负分滚出”这个形容了。记者又提交了一张杭州西湖风景老照片进行修复,用了10秒,效果比修复人像好多了。总的来说,AI技术针对复杂人脸修复还是差点意思。
AI修复老视频渣画质的效果如何?
记者用2013年老爸一段90MB视频文件试了一下,发现利用PR、格式工厂等软件来调分辨率,只是拉伸并填充中间色,模糊被放大了,并不没有实质提升观感。
再试了试火山引擎,从上传、修复到下载花了50分钟,发现主要针对两种情况进行优化:一是降噪,二是提升清晰度。比如,磁带转数字保存的视频很容易闪现白色噪点,数码相机拍摄也难以回避这个问题,AI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擦除。从颗粒度来看,低码视频通过修复,清晰度的确有提升,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算是够用了。
照相馆用时:修照片20分钟 视频不接单 价格:50-80元 照片效果:老爸重回颜值巅峰
“你给我30分钟,先试试能修成什么样子。我怕万一修得没AI好就‘翻车’了。”
杭州市建国北路380号东园街往里第三个店面,是一家玲珑照相馆,店主叶先生听说要和AI比试修复水平,非常谨慎。他18岁开始做学徒干了20年,目睹行业很多岗位已经被AI取代,“以前是暗房冲洗胶卷,现在都是数码冲印。还有那些全自助证件照拍摄小屋用的也是AI技术,要求不高的人会去里面应个急。”
20分钟后,叶先生交出了功课:老爸重回颜值巅峰,而且身后的远景也修复得十分和谐。
“这张照片主要是人物面中部缺失,一只眼睛下方和半个鼻子的部位画面破损,涉及到鼻侧阴影、面部高光点。好在他另一侧脸部是完整的,我就从这里提取鼻影、高光点和肉色,填充到相应的缺损部位,再根据他脸部的肌肉走向和微表情、整体体态气质进行精修。”他还把衬衫上的破损处,按照织物纹理调整,“这就很考研修图师的审美和经验了,AI大数据算法学习能力很强,但在审美和经验逻辑上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的。”
叶先生笑着说,这次修复大约发挥了六七成的功力,“其实我修证件照,也是用AI先过一遍,然后再精修。如果每张照片我都从零开始修图,那真的太慢了。”
他还透露,到店里拿着破损老照片、低像素视频来要求修复的,多数是念旧的年长者和比较孝顺的晚辈,“他们家庭条件通常很好,几十年前就开始玩照相机、录像机。但我只修复照片,因为视频修复对仪器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要一帧一帧精修,太耗费精力了。”
叶先生介绍,纸质老照片的修复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画肖像那样直接在相片上描绘,美术生会比较占优势;他采取另一种方式,先翻拍成高清电子照片,再放大10倍,通过软件一笔一笔精心描绘修补。
|采访手记|不变的是拥抱变化
当宫崎骏大师看到这次修复试验的对比结果,会不会依然要表达对AI技术的失望和愤怒?但谁也无法阻止潮水涌流的方向。有些AI已经能通过计算帧和帧之间的光流信息,来恢复视频中的运动信息,可以进行动态场景的呈现。
我们向叶先生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担心将来自己被AI替代吗?他笑着回答:“目前,我还算是刚需,但肯定要根据变化调整业务的。”
的确,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拥抱变化。
记者 孙磊 文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