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833|回复: 0

你家的餐具甚至比不上一千年前的宋代

[复制链接]

你家的餐具甚至比不上一千年前的宋代

发表于 2025-2-14 18:58:45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833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扫地僧 于 2025-2-14 19:01 编辑



中国人的社交观念天然就和吃饭相关。我们把不认识的人叫做“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做“熟人”,长得漂亮叫“秀色可餐”,想要某物叫“垂涎三尺”。饭桌社交一直是人们内心的安全阀,用现在的话来说,如果有什么事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那就来两顿。

现代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在应酬中举行的谈判成功率很高。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进行思考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我们在用餐的时候,更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容易被他人所说服。

一千年前的宋代,从皇帝到平民,好吃饭、吃好饭成为了一种新的娱乐消费趋势。一场完整的宋宴,无论是茶宴还是酒宴,不仅要有珍馐美味,更要有雅致的用餐环境、零缺点的人工服务,以及各类无可挑剔的餐具。

12.jpg
《文会图》(局部)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普遍认为,《文会图》是宋徽宗所作,表现的是皇帝在户外为文官们举行小型宴会的场景。

今天的我们从流传下来的宋画、器物以及各种文献资料,就能一睹宋瓷餐具的容貌。可是,这些宋瓷餐具,究竟好在哪里?

该有的都有了


宋代,盘碗箸碟等餐具慢慢齐全,餐制也从一日两餐向一日三餐过渡。桌案上“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一场宋宴,桌上的餐具种类并不比现代少,关键是,这些餐具都是当时的手工匠人一个一个手作而成,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

13.jpg
这位宾客面前的食器就包括了碗、盏、碟、箸、匙、盏托等。

1、 碗

碗是圆形敞口的食器,宋代的瓷碗釉色完美,且多为单色釉,青白釉、黑釉、酱釉、白釉等,造型有花口碗、高足碗不等,就连大小也不尽相同。

14.jpg
北宋·定窑白釉莲瓣碗 | 2019年纽约佳士得3.75万美元

15.jpg
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盖碗 | 四川遂宁窖藏出土

2、杯和盏


唐宋之前,杯是泛指盛放饮料和羹的器皿。大口、深腹的用来盛装酒水,而浅腹的多用来盛羹。

盏,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椷, 或曰盏。
——《扬子·方言》

宋辽夏金时,杯和盏的功能有部分的重合。大体来说,杯以饮酒,盏以饮茶。盏的形制跨度比较大,有直口、束口、撇口等,造型有莲花形、花口形等。

16.jpg
南宋·青白釉盏及盏托 | 2018年伦敦苏富比2.75万英镑

18.jpg
五代·耀州窑青釉花形盏 | 2019年北京保利拍卖207万人民币

19.jpg
南宋·龙泉窑青釉斗笠盏 | 2018年香港苏富比60万港币

斗笠盏在宋代,是为了适应当时人们饮茶的需要而大批量生产的,圈足直径与口沿比例近乎为3:1。用斗笠盏饮茶既能够热汤热饮,又能让人清楚地看到浮起的茶沫和汤水的色泽。而今天风头正盛的黑釉盏,在当时和斗笠盏一样,几乎是专为饮茶斗茶而生。


20.jpg
南宋·建窑油滴盏 | 2016年纽约佳士得1170.1万美元

除了饮茶,盏也可以用于饮酒。辽宋期间,用于酒具的盏托高度在6-9厘米左右,盏的高度在3.5-6厘米左右,盏加上盏托,总高在10-15厘米左右。因为盏和盏托在端起移动的时候容易晃动,不稳定性高,所以,也有不用盏托而直接用盏的情况。

3 、碟

从形态上看,碟和盘有很大的相似性,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的盘。宋人在碟中放一些精致的菜肴、果品、佐料、小菜等等。
  
4 、 箸和匙

传世的箸、匙大多以金属器为主,金银铜都有。箸用来夹取饭食,匙用来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两者常常配合使用。对于箸、匙的这种用法,唐诗中就有描写,到了宋代,已变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饮食方法。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唐·薛令之《自悼》

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箸瓶、渣斗,或银或漆木为之,以箸置瓶中。
——元人笔记

21.jpg
唐-宋·银碗、银箸匙

5 、瓶瓶罐罐


宋人的宴会上从来不缺酒和茶,注子、执壶、温碗、瓶之类的储存器自然也就多见。与唐代短流为主的执壶不同,宋代的执壶流长、纤细,有着别样的风采。我们甚至能从宋画中看见时人将执壶直接放在炭火上加热。


87.jpg
北宋·青白釉瓜棱执壶 | 2020年香港佳士得212.5万港币
  
紧跟时代潮流

宋代,理学是思想的主流。理学关注人性道德问题,注重精神自省,反映在器物上,就形成了典雅、沉静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素”和“淡”。餐具作为宋人日常接触到的最多的器物种类,同样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绚烂之极即归于平淡。
  
当时的制瓷窑口,不管是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还是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都有碗、盘、杯这种基础器型,有的还外加壶、瓶、盏、盏托等等。它们的总体特征,都是以实用简洁为美,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

文人气息加持

在文人化倾向显著的宋代,士大夫审美对瓷制餐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宋人设宴,除却皇家宫宴和百姓家宴,很大一部分都是文人私宴。

25.jpg
南宋·刘松年(传)《十八学士图》(局部)

士大夫们的宴会一般在家中、园林或郊外。府邸是他们宴会的首选地点,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郊区都有特别修建的私家园林。苏轼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在西湖上行船宴饮所作。而这些宴会上使用的餐具,大多都是瓷器。

宋子京好客。尝于广厦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百味具备。歌舞俳优相继,观者忘疲。但觉更漏差长,罢席已二宿矣。名曰不晓天。
——《宋稗类钞》

文人设宴,自然要追求格调的高雅,不流于俗。士大夫私宴的增多,除了引领餐具的时尚风潮,从一个方面来看,也促进了宋瓷餐具的使用。毕竟,普通人家用得更多的,还是瓷器。瓷器的品味,代表着主人的品味。

26.jpg
南宋·佚名《春宴图》(局部)

图中所绘的宋宴即为文人宴会,高足碗上盛放着新鲜果子和小食。

吃饭不是目的,聊天才是


今天的我们,请客吃饭有多种意义,有的是单纯吃个饭聊个天,有的是谈生意谈项目。对于一千年前的宋人来说,宴饮除了吃吃喝喝,同样有更深层的含义。

27.jpg
南宋《庖厨与进奉图》(摹本)此为2007年湖北襄樊檀溪墓地196号墓出土,画中描绘了主人家中宴请宾客的景象,全幅共有男女仆侍十人。左四人为庖厨,右六人为进奉。六人中有用盘端着箸瓶的形象。

宋代官僚士大夫十分注重社会交往,师友、同乡、同年、亲党结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互相议论提携,以为立身之本。比如晏殊门下,就有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 欧阳修等。宴饮不仅是士大夫炫耀才情的重要场合,更是为了进一步结成一个个政见相近、意气相投的群体。

对于宋人而言,宴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好酒好菜好餐具才能好好聊天,一套典雅的餐具无疑能给宴会增光添彩。品类齐全、精工细作、紧跟潮流,且极富文艺气息的宋代餐具,怎么能不令人心生欢喜?

来源:古泉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