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383|回复: 0

中医这几招帮你走出“春困”

[复制链接]

中医这几招帮你走出“春困”

发表于 2025-4-5 23:57:37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383 0 查看全部

    原题:春眠不觉晓 中医这几招帮你走出“春困”烦恼
   
    春天来了,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有很多人却感觉昏昏沉沉,随时都想睡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人体在冬季为了适应相对低温的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慢,以维持身体的热量。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血管开始舒张,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各系统血液量相对不足,人们就会感到困倦、乏力。“春困”虽不是病,却也让人打不起精神,让学习工作的效率降低。如何才能不被“春困”打扰?四川省中医医院全科医学科的黎江、张辰慧、冷建春三位医生支了几招。

41b173469e214090a3048af9b759429f.jpg
(图片源自网络)

    中医防“春困”的6招

    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春季阳气生发,早睡早起有助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精力充沛。适当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影响晚上睡眠。

    饮食调理,健脾祛湿: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春季肝气旺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薏米、红豆等,有助于健脾祛湿,缓解春困。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如韭菜、荠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桑葚、樱桃、草莓等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适当饮用花茶有助于疏肝解郁,提神醒脑。

    适量运动,舒筋活络:选择舒缓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要避免剧烈运动,春季阳气初升,剧烈运动容易耗伤阳气,可能会加重春困症状。

    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春季肝气旺盛,情绪容易波动,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疏肝解郁,缓解春困。

    穴位按摩,提神醒脑:风池穴即在头颈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此穴,可提神,同时缓解眼部疲劳。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可缓解头痛、头晕、目眩等症状。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中指指腹按揉百会穴,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药食同源:可取有健脾祛湿、理气等功效的中药煲汤或代茶饮,如云苓、白术、莲子、砂仁、黄精、西洋参等搭配饮用,对春困同时伴有气虚乏力、精神倦怠者尤有好处。

    “春困”时需警惕这些疾病

    “春困”常表现疲惫,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困,可伴有食欲不振,或出现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专家还特别提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格外警惕,“春困”可能不是单纯的“春困”,而是疾病的表现。

    脑血管疾病:多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

    呼吸衰竭:有慢阻肺、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可能会因缺氧而出现困倦、嗜睡等表现,此类病人同时会伴随气喘,心累、口唇紫绀等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甲减的症状常不典型,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有时患者会自认为是春困、工作压力大造成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有“打鼾”表现,导致长期慢性缺氧,睡眠障碍。

    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加重:如各类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长期卧床患者。
   
    来源:四川在线 (3.17 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