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381|回复: 0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复制链接]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发表于 2025-6-20 18:49:41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381 0 查看全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不同水域的动植物也会因水质与地质的差异而大有不同。黄河鲤鱼与其他水域鲤鱼有几个显著不同,首先鱼身是金鳞赤尾,背部呈黄褐色或灰青色,尾鳍、臀鳍为明显的橘红色,胸鳍与腹鳍为橘黄色,所以民间也有“黄色金赤鲤”的说法。另外,不同于平常鲤鱼的短粗型,黄河鲤鱼身材修长、头部较小,显得精神、有力量。还有,所谓黄河鲤鱼,并非黄河流域生活的鲤鱼都具有上述特征,具体指向大概在宁夏青铜峡至黄河中游与下游分界的河南荥阳桃花峪一带。当然,这只是黄河鲤鱼的表象,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黄河所赋予的文化特征。

22.jpg

万里迢迢勇闯龙门的鲤鱼,是民间所指“黄色赤金鲤”,还是另有所指?

传说中这些勇跳龙门的鲤鱼,来自遥远北海深不见底的峡湾,练就一身武艺。有一年,闻听正在龙门治理黄河水患的禹王要招募一批能够跃过龙门的英才。鲤鱼们揭榜应战,出海进入黄河逆流而上,日复一日,在行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紧要关头,终于来到龙门山下。但见龙门山横亘于黄河之前,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被拦腰截断。这群鲤鱼哪见过这般阵势,有的鲤鱼阵前退却,一转身随着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大海;有的无力与河中水兽搏斗,被一口吞噬;有的则听见远处禹王召唤,继续与黄河泥水搏斗,或迂回前进,或进三步退两步,终于越过龙门山进入黄河平缓水域,来到龙门脚下。见到禹王,鲤鱼们欢呼鱼跃,纷纷请缨出战,禹王说:“鱼龙本是同根生,跳过龙门便成龙。”于是,鲤鱼们开始训练跳跃之力,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硬功锤炼,一天长一丈,一跃可达四十九丈高,但距百丈之高的龙门尚有差距。禹王被鲤鱼们的精神感动,顺口而出“好大一群鱼”,鲤鱼心领神会,以集体力量实行空中接力。前边的鱼一跃四十九丈,在半空中为后来的鱼垫身加力,又是一个四十九丈,还差两丈高,禹王扇过一阵小风,鲤鱼借力过了龙门。

伙伴们都跳过龙门,化鱼成龙,但最后一条垫身的鲤鱼却无鱼助力。这是一条金背鲤,它没有消沉气馁,水中试跳了几次,恰在此时黄河水飞溅起的浪花在空中与金背鲤相遇,旋即落在龙门上,景若天龙下凡。大禹见状惊叹不已,就在金背鲤头上点红,霎时鱼龙合体,金背鲤幻化成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众鲤鱼守护龙门。昔日大考出榜,姓名之上点红便源于此。

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黄河多是以水患与治水的正反两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在民众对黄河安澜的期盼中,出现了一些具有神话故事色彩的传说。鲤鱼跳龙门与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诵千年,同根同源。鲤鱼跳龙门从一个口口相传的神话,成为激励先进、勇闯险境的励志故事,寄托着人们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关于鲤鱼跳龙门还有另外的版本,《三秦记》载:大禹凿龙门后,每年三月冰化雪消时,就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鲤鱼云集龙门,竞相飞跃,一时形成千万条鲤鱼勇跳龙门的壮观景象。但只有72条能够登上龙门,化龙成功;失败者只能悻悻而返,养精蓄锐,来年再战。

来源:齐鲁晚报
 
图片:源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