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91|回复: 0

乌兹别克斯坦一日见闻 ▏朝霞人生

[复制链接]

乌兹别克斯坦一日见闻 ▏朝霞人生

发表于 2025-8-15 18:43:35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91 0 查看全部



作者:丁朝霞

8月8日的乌兹别克斯坦清晨,静谧得仿佛能听见阳光洒落的声音。躺在松软的床榻上,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惬意,实在难以用言语描摹。清晨6点30分,君宇准时来叫我们起床,早歺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撒马尔罕,这座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古称康国。导游给我们一一讲解。对于他们文化我们只是听听。如今聚居着百万人口,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岁月的沉淀。从住处到这里,车程绵延五个多小时,路况很差,没有高速路,国道上的车很堵从8点半出发(乌兹别克斯坦时间直至中午2点50分,我们才抵达当地民宿,一尝地道风味。

撒马尔罕的饮食,与我国新疆颇为相似,却又带着独特的中亚风情。凉菜里,西红柿拌黄瓜是标配,搭配土豆泥与各色沙拉,清爽开胃;主食则是烤包子每人一个、薄皮包子4个、馕1个,还有香甜的甜点每人一个。日轮换登场,丰盛得让人眼花缭乱。只是肉品太过充足,反倒让人有些“招架不住”,蔬菜却不多见,生菜成了每日最常见的绿意。孩子们倒是吃得不亦乐乎,一日三餐皆是高品质供应:早餐品类最丰,牛奶、鸡蛋、干果、香肠、麦片、馕、点心、蒸菜,还有那滴油未放却鲜掉眉毛的蔬菜汤,足以让他们撑到中午还喊着“丁妈,不想吃了”;可到了餐厅,面对一桌美食,终究抵不住诱惑,照吃不误;到了晚餐,又会捂着肚子念叨“不饿”,却还是会被餐厅的精致装潢与佳肴吸引,乖乖坐下品尝。大人们则没这般好胃口,只能像“美食评委”般浅尝辄止,妈妈们更在一旁时刻监督,生怕孩子们积食。这里的餐食讲究“少而精”,分量不大,几口便能吃完,可品种多达十几种,不知不觉就已饱腹,少油少盐的搭配,透着健康的智慧。

午后的撒马尔罕,官方报道气温35度,体感却早已冲破40度。为了避开烈日,我与导游商量后,决定中午回宾馆休整两小时,待夕阳西斜再出发探访景点。

下午5点,我们首先来到帖木儿陵寝。这座安葬着中亚传奇帝王帖木儿的建筑,内部装潢极尽奢华,精美的雕刻与纹饰在光影中流转,诉说着昔日帝国的辉煌。孩子们异常乖巧,认真听着导游的讲解,那小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不知他们究竟听懂了多少。首先我不感兴趣!

随后前往雷吉斯坦广场,这座被誉为“中亚心脏”的广场,建筑风格雷同一样。导游告诉我们过去曾经是经学院,如今虽成了游人如织的景点,内里摊位林立如市场。导游突然问我新疆有经学院吗?我告诉他,我们有好几所经学院。穆斯林朋友可以到他们居住地清真寺做礼拜。

李导听后又问,生活方式一样吗?我说你们这一切都和我们那一样。

最让我们烦心地是这里所以公厕都收费一次3000苏姆(人民币1元8元)。

因腿疼难忍,我未能随大家入各种景内,君宇便也留下来陪我,我们一同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看周遭行人悠闲漫步,感受着这座古城独有的宁静与生机。其间观察到一个细节:这里的父母从不娇惯孩子,但凡会走路的孩童,都自己迈开小腿奔跑跳跃,从未见大人怀抱,唯有婴儿才会安坐于手推车中。甚至看到一个小男孩在人群中穿梭售卖酸奶,那般自立模样让人动容,我递给他一张20000苏姆(约合人民币12元),婉拒了他递来的酸奶,他笑着点头道谢,转身又欢快地奔向另一处人群。

撒马尔罕是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俄语是主要交流语言,只可惜我当年学的俄语,如今已还给老师九成八,只能听懂零星几个单词。

之后,我们又到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丝路大学外打卡。孔子学院的建立,如同一座文化桥梁,让中国文化在这座中亚古城落地生根;而丝路大学则呼应着“一带一路”的倡议,延续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精神,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依旧扮演着连接东西的角色。

晚餐依旧丰盛,家长们继续监督着孩子们的饮食,我们这些“评委”则在美食与文化的双重浸润中。

作者简介:
丁朝霞,女,智障残疾人的妈妈,快乐小屋创办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自治区残联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公益路34年,始终坚持初心,为智障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康复训练学习文化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