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2513|回复: 0

生活的歌手 一一记版画家熊俊林

[复制链接]

生活的歌手 一一记版画家熊俊林

发表于 2024-10-3 18:22:04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2513 0 查看全部


作者:碧小家

11.jpg
熊俊林作品

   (一)

熊俊林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版画家。

1951年,熊俊林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家。他六岁丧父,九岁跟随母亲浪迹新疆,最终落脚于阜康市境内的兵团农场二二二团。

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父辈们改天换地的豪情,大自然的粗旷壮丽,使他从小就产生了一种要表现他们的愿望。

然而wg的爆发,却破碎了他正常的学业和朦胧的梦。仅读了半学期初中的熊俊林结束了学生生活,走上了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行列,到广阔天地里去“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去了。

由于那个历史年代的种种原因,他从此与学校无缘,和父辈们一起开始了屯垦戍边的艰苦生活。青纱帐里荷锄,严冬风雪中运肥,戈壁滩上堵洪种"跑田",三伏天里割麦、砍苜蓿………后来他又当了木工、机械模型工,还从事过翻砂工作。岁月的磨盘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懂得了生活。也正是这些经历,复燃了他少年时代的梦想。使他后来数十年心灵躁动不安,创作激情澎湃。与此同时,也更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准噶尔大地的宽容与博大,这块原始的土地,在默默地收留和接纳了他的同时,也一天天悄然地铸造着他,使他从一名机械模型工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成就的风情版画家。

13.jpg
熊俊林作品

(二)

为感谢这块土地的厚爱,熊俊林下决心系统地自学绘画基础知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画了大量的素描速写。近十年的工作之余,常常自学到深夜,节假日里也从不休息,坚持到野外写生。饿了就吃一些自带的干馍。

他在准噶尔牧区写生时,曾遇到一位好奇的哈萨克牧人对他凝视良久,并拉着他的手走进毡房,递给他一碗浓浓的奶茶。竖着大姆子称赞他画了他们的牛羊,好。在一个农区村庄边写生时,竟有两个不相识的回族小姑娘将沏好的茶水和一个碗放在他身边,然后悄悄地站在一边,神情专注地看他画。待他画完,其中的一位小姑娘竟怯生生地问:叔叔,我能用十个鸡蛋换下你的这张画吗……

他被感动了,因为他看到了善良的人们对美的渴望与憧憬。事实上,她们不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美吗?正是这些底层人的朴实和真诚支撑着他的信念,用一双默默无言的目光关注着他的事业……,如若一旦离开了他们,他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也使他深深懂得了艺术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七十年代末,他根据自已当了八年多机械模型工,对木质极为熟悉的专业条件选择了木刻版画为自已的艺术语言,同时也开始了自已的人生镌刻。当他用黑白这而种既单纯,又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现自已的第二故乡时,那些鲜活动人的生活早已直接撞击着他的心鼓,燃起了他难以扑灭的创作欲望。

(三)

熊俊林走过的创作道路远比那些科班出身的画家艰难得多,闭塞的人文环境,只读过半年初中的文化基础,没有进过美术专门学校的大门……全靠自已的悟性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模型工手艺的基础上,勇敢地拿起了刻刀,向生命发起了挑战。他将艰辛沉重的生存忧患深埋于心底,将生活中美好轻松的一面展示于这个世界。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后,感到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美好,从而使他们更加眷念人生,热爱生命。

他的代表作木刻组画《准噶尔情歌》,就集中展现了他的这一内心世界,展示了他对自已所依附的准噶尔大地所怀有的深厚情感,并由此而获得了最初的欣赏者。

《准噶尔情歌》木刻组画十二幅创作于1985年到1988年,这些精湛的小品集中刻画了准噶尔东部农牧区的田园牧歌风光,也正是这些充满原始朴质的画面气息,与当今物欲横流的都市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品中呈现出的西部风情,成了那些渴求心灵宁静的当代都市人向往的精神家园。无论是谁,只要你看一眼这些作品,你紧张的心绪一定会顿然放松,你的灵魂会渐渐从尘世超然而出,你的心灵会得到片刻的宁静……

画家以南方游子柔和细腻的刀法,借助牧区草原、毡房里升起的缕缕炊烟,深谷间淙淙流淌的清溪,密林间时隐时现的畜群……完成了对边塞风光的描绘。1988年,这组木刻在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大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并相继被《人民日报》《文化艺术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民族报》《新疆日报》和《新疆画报》等报刊发表和集中介绍。1993年,还在《台北一新疆版画大展》中,被中华台北版画学会收藏,并被编入《台北一北京一乌鲁木齐名家作品集》。

12.jpg
熊俊林作品

(四)

1988年以后,熊俊林创作的木刻组画《北塔山日记》,较之《准噶尔情歌》无论在刀法上,还是选材立意上都有所变异,此间,其刀法少了几分柔和,多了几分粗旷和犀利。在选材上,他集中描准了生存于准噶尔东部的哈萨克牧人生活。在立意上,他从纯粹的自然风光描绘略略转移到对人物的刻画上来。如双马奔驰似风驰电掣般的《姑娘追》,围着荒原箐火载歌载舞的《草原之夜》,如深秋踽踽行走在夕阳牧道上的牧归老人……这些作品使人联想到了长行于漫长而沉寂的苍凉牧道上的牧人们渴盼奔驰、聚会和喧腾日子的寂寞心情,主题意识凝重而深刻。

尽管画面变得简约、犀利并跳跃起来了,但画面的主题背景却依然显得那么原始,那么清新质朴,那么宁静优美,富有耐力。这组作品后来还入选了《全国五自治区美术作品联展》并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与艺坛泰斗沙孟海老先生的作品同版刊出,这无疑给了画家以极大的鼓舞。

14.jpg
熊俊林作品

(五)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春心似酒》和《老农》两幅版画作品,画面一反常态,抛却了画家一贯热衷和坚守的主题背景,纯粹将刻刀转移到了刻画人物上。《春心似酒》这幅作品突然塑造了一位沉醉于热瓦甫弹奏中的维吾尔老人。画家以洗炼的刀法,通过刻画老人饱经苍桑的面容和布满筋络的大手,完成了对生存于底层社会的人民,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赞美。这幅作品被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报纸、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美术报》作为佳作欣赏配作者介绍发表。而《老农》这幅作品刻画的则是一位老农在金秋季节里,双手捧着金黄的麦粒仔细端祥的专注神态,表述了一个粒粒皆辛苦的简单道理。这幅作品在《新疆日报》发表时,也配发了作者的创作简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间甚至还有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在给他的来信中说:“熊老师,您的版画《老农》真正刻画了我们农民的艰辛,我很感谢您”。这些话语不禁使画家的心灵为之震憾。

熊俊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简况和辞条先后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新疆黑白版画》《新疆现代版画发展史》《书画百家》《新疆美术五十年》等辞书,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过一百二十多幅版画作品和十万余字的艺术论文,参加过很多展览并获过奖和被收藏,出版过版画集、论文集。鉴于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中共阜康市委和阜康市人民政府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连续两届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还被自治区总工会评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

2015年,他的长篇自传《我的"黑白"人生》出版,并入选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农家书屋》,应该说是硕果累累了。但艺无止境,我希望如今已年届七十多的熊俊林还能不断探索努力,从而“老树春深更著花”,创作出更好的佳作精品来,无愧于养育自已的这块土地。


作者简介:


碧小家,本名白福成,散文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昌吉日报》主任编辑。

曾于《散文》《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近百万字,完成丝路北道文学文化作品百余部。已出版有《命里的栅栏》《古城子》《回眸北庭》等三十余部。

有作品曾获中国散文

学会举办的“新视野”散文一等奖及《人民文学》《天涯》等杂志社举办的文学文化奖二十余次。作品被选入“初中现代文阅读教材”和《中国西部散文选》《中外散文选》《华夏散文精选》《散文百家》等各种文本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