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276|回复: 0

当玩耍式的童年迅速变成手机式童年

[复制链接]

当玩耍式的童年迅速变成手机式童年

发表于 2025-6-8 19:28:47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276 0 查看全部


55.jpg
乔纳森·海特


手机和社交媒体对人类的改变超乎想象。

在新作《焦虑的一代:如何养育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深入剖析了智能手机如何在悄然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与未来走向。

四种普遍的伤害

95后是第一代进入青春期便不断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即Z世代。手机式童年取代了玩耍式童年。一方面,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过度保护,让孩子无法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对孩子在网络上的保护不足。这对孩子产生了四大伤害:社会剥夺、成瘾、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剥夺。

海特从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数据到心理学实验,用科学证据揭示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根源。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框架。在《焦虑的一代》一书中,他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更传授让孩子巧妙驾驭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秘诀。新东方直播间CEO张晓楠评价本书——《焦虑的一代》与其说是家教书,不如说是父母的自我疗愈书。海特先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焦虑根源,更提供了一种跳出系统,重新审视自我与孩子成长的新视角。这本书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如何在技术的洪流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权,同时也照亮了回归本真、重拾生活主导权的可能路径。在这个信息爆炸、算法驱动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困在了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中。我们的孩子,作为未来的希望,更不应被这些无形的枷锁束缚。

数字虫与多巴胺

《焦虑的一代》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手机和社交媒体浪潮中受到的影响,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人的巨大冲击。在分析这本心理学著作如何能够得到普遍共鸣时,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彭凯平认为,这是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

从青春期就开始频繁接触互联网的这一代人又称为“数字虫”。他们的童年不再是曾经的模样,而是从户外游戏和社交互动丰富的环境转移到了屏幕前的虚拟世界。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短视频、夸张的直播、无穷无尽的游戏、网红生活、伪造的信息与知识、海量的数据等数字时代的产物,重新定义了孩子们的生活与心灵。充满烟火气的玩耍式童年就这样为眼花缭乱的手机式童年所取代。

手机和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造成了人类成长和认知方式的根本性颠覆。互联网上的产品设计,特别是那些以吸引用户注意力为目的的应用,利用了多巴胺反馈机制让孩子沉溺于即时的刺激。其上瘾模式不仅削弱了孩子的自控力,也破坏了他们的情绪稳定和幸福感。在电子产品里泡大的孩子正面临巨大的心理危机,焦虑、孤独、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正在引发暴力、麻木、放任、人际疏离等生存危机。

从互联网到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变革性数字技术正在以我们难以理解的速度改变着社会、我们的关系,甚至我们的大脑。海特在书中提出,社交生活大规模转移到少数几个社交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产品上,整体上看对孩子颇为有害,必然会干扰他们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发展。孩子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成长,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拥有独立性、责任感、直接的社交互动,当然还要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和强大而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中。

《焦虑的一代》一书所提供的证据表明,自21世纪第二个10年初期以来,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一直在恶化。海特指出,这些负面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从玩耍式童年向手机式童年快速转变所导致的,这种转变在西方国家发生于2010年到2015年。

同一时期,全球互联网覆盖范围内的青少年似乎纷纷出现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年轻人同样频繁地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同样遭受着许多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情况不断上升,其中女孩的增幅最大。

四条减轻伤害的建议

海特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孩子上高中前不使用智能手机。不要让孩子过早陷入不分白天黑夜可随意上网的状态。第一部智能手机可等到14岁左右再获得,在此之前仅拥有一部功能手机就好,里面的应用程序不多,也没有网络浏览器。

二、孩子16岁前不开设社交媒体账号。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最是敏感而不堪一击。此时的孩子不该贸然进入社交媒体的汪洋,受到一轮又一轮尖锐刻薄的比较、一波又一波由算法推荐的网红言行的影响。

三、学校内禁止使用手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只要学生在上学,就要收起一切可以接发信息的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这些设备应该锁在专用的手机储藏柜或袋子里。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把注意力从网络抽离出来,回到与老师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中。

四、让孩子有充足的自由玩耍(即没有父母监督和陪伴的玩耍)时间和自主权。这样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掌握社交技能,克服焦虑情绪,今后成长为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年轻人。

“如果一个社区真能动员大多数的父母和学校切实落实这四项改革,那么我有信心,不出两年,这里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显著改善。”海特说。

我们看到,自2021年起,中国已经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互联网糟糕影响的工作正在取得进展。希望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个迅速变化且充满干扰的世界上得到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中华读书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5月28日   17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