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103|回复: 0

日本的筷子,为啥总是横着放

[复制链接]

日本的筷子,为啥总是横着放

发表于 2025-6-23 18:32:25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1103 0 查看全部



如果你走进一家日本餐厅,或者去日本人的家里吃饭,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无论是普通套餐,还是正式的怀石料理,筷子几乎从不竖着摆放,而总是被规规矩矩地横放在餐具前方,有时还会配上一块精致的“筷子托”。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摆法多少有些“不顺手”——毕竟在中国,筷子通常是纵向放在碗右侧或右前方,拿起来就能直接开吃。但在日本,筷子“横放”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礼仪讲究,其中隐藏着一整套关于饮食、审美与文化的细致思维。



首先,筷子横放是为了一种避讳。


在日本的丧礼文化中,有一种祭拜逝者的仪式叫“枕饭”或“御膳”,人们会在白米饭上插上一双筷子,作为献给亡灵的供品。这种“立て箸”(直立筷)被认为是与“死亡”相关的象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在餐厅,把筷子插在饭上是极其忌讳的,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与不幸。也正因为如此,筷子不竖放而是横放,是为了避开这一文化禁忌,传递对生命的尊重。



其次是横向有一种“安定感”。


在日本文化中,横向的线条往往象征稳定与平静。无论是和室的榻榻米、书法的横幅,还是庭园中的石桥,横向的元素总能构成视觉上的平衡,带来一种安宁的视觉感受。


而且,日本传统建筑多为横向布局,连书写也从右向左横展,这种“横的审美”早已浸润到日常生活之中。


第三是从“美的秩序”出发。


怀石料理中讲究“五感俱全”,食物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好闻、触感温润、咀嚼有节。于是,筷子的位置就成了整个餐桌构图中的一部分。


横放的筷子,与整齐的饭碗、菜盘构成一道“视线边界”,与餐桌的横向布局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有序的用餐氛围。相比之下,竖放的筷子可能显得“突兀”,破坏了这种和谐。



筷子的方向,也是一种“人情味”。


在一些高级料理店,主人为客人摆放筷子时,通常会让筷尖稍稍朝向左前方一个角度。这在“礼仪学”上叫“迎え箸(迎筷)”。


这种角度的设计,是为了让客人顺手就能拿起筷子,不需要调整方向。看似微小,却蕴含了十足的人情味——“我想到了你的不便,也愿意提前为你安排好”。


说到筷子横放,就不得不提日本餐桌上的“幕后英雄”——筷架(箸置き)。这个小小的物件,在日本餐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筷架的材质五花八门,有陶瓷、木头、竹子、金属,甚至还有玻璃或贝壳制成的艺术品。形状更是千变万化:小巧的方块、圆润的鹅卵石、俏皮的小动物,甚至是应季的枫叶或樱花造型。


筷架不仅是为了抬高筷子尖端,保持卫生,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比如,在京都的怀石料理店,筷架可能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换——春天是樱花造型,秋天是红叶模样,冬天则可能是雪花图案。这些细节让用餐者感受到季节的更替,也体现了对客人的用心。



筷子虽小,却能在餐桌上诉说一个民族的性格。


相比日本的横放,中国餐桌上筷子的竖放更多了几分随意与实用。中国人吃饭讲究“热闹”,餐桌上常常是大盘菜、大家围坐,筷子竖放在碗边,既方便取用,也不占空间。中国的餐桌文化更注重“共享”与“亲密”,对筷子的摆放方式少了一些仪式感,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而在日本,筷子横放的背后,是对礼仪、卫生和美学的极致追求。日本人用餐时注重“个体”的体验,每个人有自己的餐盘、筷子和筷架,强调秩序与整洁。这种差异,恰好反映了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侧重:中国重“团圆”,日本重“精致”。


所以,下次在日本用餐时,不妨留意一下那双静静横放的筷子,它不仅仅是用餐工具,也是一道文化的风景。


来源:静说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