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26|回复: 0

古人也要考“驾照”

[复制链接]

古人也要考“驾照”

发表于 2025-8-11 00:58:17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826 0 查看全部



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古代,古人同样需要学习驾车技术。那么他们都需要学习哪些驾驶技术呢?

古人常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就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西周时期,六艺是士大夫必须掌握的技能。一般而言,士大夫会在十五岁之后进入官府所办的大学中学习驾驶技巧。

士大夫驾驶的车辆类型是战车。春秋战国时,战车是重要的作战工具。所谓的“战车”,本质上也是马车的一种。战车一般由四匹马拉动,中间两匹为“服马”,外侧两匹为“骖马”。车辆上一般有三个人,左边为射手,中间为驾车的御者,右边为执戈矛的卫士。

战争之中,战车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御人的地位也相应的非常高。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也是一名御人,他曾谦虚地说道:“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随着教育的普及,御车也被纳入学校课程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驾车技术,教授御车技术的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驾校”。那么,古人究竟需要在驾校中练习哪些技术呢?

最重要的技术是控制马匹,驾驶员需要通过“捶策”和“衔橛(jué)”,才能控制马匹跑动。“捶策”主要是说右手挥马鞭刺激马匹前行;“衔橛”指马口中含的马嚼子,橛与辔相连,可以通过左手执辔控制马匹前行的方向。一名优秀的御手,需要让车马的进、退、行、止、驰、骤都与自己的意图吻合。

典籍记载,古代还有五条专门用于考核的驾驶技术标准,有点类似于今天驾照考试中“科目✕”的测试。这一标准就是《周礼》提出的“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衡,逐禽左。

科目一:“鸣和鸾”。鸣和鸾是车的铃铛,“鸣”在轼上,“鸾”在衡上,“鸣和鸾”指开车时需要注意车上铃铛的声音相互协调,实际是重视控制速度。

科目二:“逐水曲”,指沿着河边开车,即便道路逶迤,也不能坠入河水中。

科目三:“过君表”,指驾车向辕门直入时,需要做到中而不偏,表示礼仪。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躲避障碍的意思,因为平时训练时教练会在辕门处放置障碍。

科目四:“舞交衡”,指车辆在十字路口,车辆左旋右转与马的步伐需要互相配合,注重四马协调能力。

科目五:“逐禽左”,指在开车时要把车辆驾驶到禽兽的左侧,方便射杀,这样可以在战场上更好发挥弓箭的威力。

技术之外,驾驶员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道路规则,比如周代道路共有五级(径、畛、涂、道、路),车制有一轨到九轨,“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由中央”。秦代实行“车同轨”,车辆的车轨更加标准化,秦代还修建有高速公路驰道。值得一提的是,秦代对驾驶员的考核和管理十分严苛。《除吏律》规定,如果御人四次驾考没有合格,就会失去考试资格,还要罚四年徭役并处“一盾”罚金(相当于384钱)。

汉代以后,由于步兵与骑兵变为军队的主力,战车逐渐衰落,六艺之一的“御”也渐渐失传。驾驭马车更多成为贵族之间的娱乐活动。


来源:上海法治报(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