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60|回复: 0

放手,是我给智障儿子最深的爱(一) ▏朝霞人生

[复制链接]

放手,是我给智障儿子最深的爱(一) ▏朝霞人生

发表于 2025-9-14 22:07:46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60 0 查看全部



作者:丁朝霞

67.jpg
俏皮的丁朝霞

作为一名智障孩子的母亲,我在教育儿子的路上,曾走过四段迷茫的弯路:最初以为发育迟缓无法根治,只能听天由命;后来又想,只要他能活着、保持现状就已是希望;再到尝试早干预、早康复,却不知从何发力;最后又纠结,该不该用教正常孩子的方式,让他学日常生活自理。

专家曾告诉我,发育迟缓没有好办法,“能维持现状不犯病,就是最好的照顾”。直到后来,儿子被确诊为脑白质发育不全,医生说只能打脑活素,别无他法,建议我们“躺平”任其发展。可我不敢想,“躺平”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许就是他彻底变成脑瘫,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既然如此,何不让他试着“动”起来?

68.jpg
丁妈(第二排左五)、孩子们和“快乐小屋”

从那一刻起,我背着儿子,踏上了漫漫求医路。这一坚持,就是16年,从未间断。万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6岁那年,儿子的病竟全好了——连很多智障孩子都会伴有的癫痫,也彻底消失了。

病好之后,我立刻为他制定了新计划:体能训练、识字、生活自理,三管齐下。这条路比求医更难,家人全是反对声:爷爷奶奶不理解,孩子爸爸也不支持,连我哥都劝我“别折腾了,他就是个病孩子”。可我偏不这么想:既然医生说治不好的病,我们都治好了,为什么不能再试试,让他活得更体面些?

77.jpg
丁妈(左)和孩子及家长在一起

偏偏在儿子训练最苦的时候,他爸爸走了。天像塌了一样,我咬着牙擦干眼泪,把所有力气都放在儿子身上。那十几年里,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没好好休息过一天。为了让他学会自律、能自己活下去,我一点点教他:先练着独自坐公交车出门再回来,再教他熬稀饭——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挨饿。

78.jpg
丁妈(左四)和孩子们在旅游途中

就这样坚持了32年,儿子终于在社区找到了工作。2014年,当社区领导笑着跟我说“这孩子对工作特别负责,是个好孩子”时,我心头压了半辈子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也是在这一年,我圆了自己的另一个梦:在北三社区办了“快乐小屋”,专门帮智障残疾孩子做康复,把30多年照顾儿子的经验,手把手教给更多家长和孩子。

看着儿子每天高高兴兴上班,我又有了新想法:放手,让他自己生活。刚开始,儿子完全不理解,又哭又闹,抱着他爸爸的遗像抹眼泪,一遍遍说“妈妈不要我了”。我心里比他更痛——我也想让孩子陪在身边,可我能陪他一辈子吗?等我不在了,他该怎么办?

98.jpg
丁妈(右)在旅途

我咬着牙坚持,哪怕被家人说“心狠”。慢慢的,儿子回家的次数少了,却总惦记着回家拿冰箱里的东西;家里的水费、电费、煤气费,他也开始学着自己交。5年过去,他早已能自己做饭、洗衣服,再也不用我操心。从前他参加比赛,我必须跟着,坐飞机、坐火车都寸步不离;现在,他能“单飞”了,还会主动说“妈妈不用去”。

这就是放手教育的意义。孩子残疾,不是谁的错,只是命运的安排。我们做家长的,不必自责,更不用把孩子护在怀里一辈子。真正该做的,是趁着自己还在,教会他照顾自己、独立自主——因为只有这样,当我们不在他身边时,他才能好好活下去。

作者简介:
丁朝霞,女,智障残疾人的妈妈,快乐小屋创办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自治区残联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公益路34年,始终坚持初心,为智障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康复训练学习文化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