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正月初一,CMG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上,“爷叔”游本昌获得“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一句“我好幸福哦”,令全场泪目。
而在前一天的除夕夜,央视龙年春晚上,创意节目《年锦》惊艳了全国观众。该节目的艺术顾问正是“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
这两位“90后”给这个龙年春节带来了感动与惊艳。
游本昌:我好幸福哦
10日晚,在CMG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上,“90后”的游本昌获得“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
发言时,他的一句“我好幸福哦!”让台下的嘉宾、观众们瞬间泪目。

游本昌感慨:“对我来说,这个荣誉将是我的一面镜子。面对它,我要自问:终身成就我够了吗?我做到了吗?我尽责了吗?还有什么不够的?我这一辈子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游本昌说他从小向往电影、喜欢电影,但是一直到80多岁也没机会真正演上一部。接受王家卫导演《繁花》邀约的那天正是他87岁生日,“可想而知我的心情啊!”

“爷叔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经历是什么?”拍摄期间,游本昌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专注,贡献了许多“教科书式”的表演名场面。

游本昌的敬业也让剧组里的年轻演员动容。比如拍摄间隙,游本昌本可以回车休息,但他不肯离开,直接坐在了片场的苹果箱上,因为“走了‘场’就散了,得注意力集中”。
《繁花》播出时,游本昌已经90岁。大家都说这部戏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他却不这么认为:“这不是挑战,是一个缘分,我跟青年演员一起继续向前!”
作为一名演员,游本昌更希望观众喜欢自己塑造的角色。他喊话年轻人一起努力:“只要你向前,一定会被看到!”
“我愿意跟所有的、比我年轻的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向前!”
常沙娜:永远的敦煌少女
在央视龙年春晚的舞台上,创意节目《年锦》惊艳了全国观众。一幅幅寓意吉祥的中国古代纹样,通过演员们的现场表演+虚拟合成技术,呈现了一场“古代时装大秀”。

《年锦》的艺术顾问是常沙娜。看到这个名字读者都会想起她的另一个称号——“永远的敦煌少女”。
尽管她今年已经93岁了,但她的“设计人生”却愈发绚丽多姿。

常沙娜在公交站牌前与“敦煌父女 文化传承”的海报招贴合影。受访者供图
即便在今天,这位杰出的美术设计家、教育家、艺术家依然会参与一些设计指导工作,而敦煌元素永远是她灵感的源泉。她喜欢对前来拜访的晚辈不停地叮嘱:“向古人学习,要好好学习。”
作为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者,她遵从父亲“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建议,将敦煌的“童子功”运用于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秉持林徽因“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相结合,跟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理念,去“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常沙娜坚信,如果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蒙昧无知,不重视继承发展,就无法延续文化的血脉,只会空虚迷茫地随波逐流,以致一切化为乌有。
她说:“当今世界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艺术‘愈是民族的才愈是世界的’,而艺术上的所谓国际化或‘与国际接轨’势必导致民族文化艺术的可悲覆没!”

2013年,82岁的常沙娜在北京家中。新华社发
在自传《黄沙与蓝天》中,她写下这样的感慨:“每当想起当年的中央工艺美院,我就像眷恋自己分离的骨肉。叹息之下又会自省:万物有生有灭,盼望永恒不变应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吧?还是那句古老的法语谚语道出了真谛:‘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

常沙娜出席“沙鸣花开”—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临摹原稿展。新华社发
在她书桌的玻璃板下,压着许多四叶草标本,这也是她自年轻时一直保留的习惯——无论身在何处,闲暇散步时,她的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向路边草丛,寻找“幸运草”。要知道,十万株同属的三叶苜蓿草中,只有一株幸运地拥有四个心形叶片。

2004年摘自莫高窟的“幸运草”。受访者供图
“可是我遇到的几率比这要高许多,有时在不经意间就会有收获。”她始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常书鸿的女儿,因为敦煌。
走到人生边上,她总是时时提起父亲的那句“生命不息,跋涉不止”,做该做的事,画想画的画。采访中,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好好学习,认真工作”。
她说:“如果今天让我在吹熄蜡烛之前许一个愿,我的愿望就是:继续采到‘幸运草’,好好为我的祖国做完该做的事,没有遗憾地走完今生幸运的路。”
来源: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