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心跳快好还是慢好?
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心率较快的个体在30年的随访期间死亡率更高,5年内静息心率增加与死亡风险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关联。
一项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也显示,高龄老人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随静息心率次数的增加而上升,且在80-89岁老年人群中相对显著。
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被称为静息心率。静息心率较低通常表明心脏功能良好,能够更有效地泵血,意味着心脏不需要快速跳动就能满足身体的需求。
因此,从理论上讲,在正常心率范围内,心跳越慢的人越长寿。怎样能健康地减慢心跳,降低死亡风险呢?
培养运动习惯。虽然运动时心率会升高,但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使其每次跳动时泵出的血液更多,不需要跳很快就能满足机体所需,从而降低心率。
保持正常身材。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组织较多,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同时,胖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容易给心脏增加“阻力”。两方面影响,都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其必须快速跳动才能维持全身的血液供应。
长期心情放松。当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害怕时,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身体交感神经兴奋,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如果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就可能导致心率长期升高,影响健康甚至寿命。平时可以听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或者每天去公园溜达20分钟。
据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