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24|回复: 0

“妈妈岗”还缺了点啥儿

[复制链接]

“妈妈岗”还缺了点啥儿

发表于 2025-6-30 23:19:32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24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新把式 于 2025-6-30 23:20 编辑





22.jpg



国内多地推出“妈妈岗” 就业模式


李娜的一天,从早上7点开始。时间被精准地切割成长长短短的区间,用来处理家务、办理琐事、照顾小孩,间或清闲一刻,她还要拿起手机,随时处理屏幕弹出的信息——她不甘于完全淹没于家务的角落,因此还在打理着一份小小的带货事业。


这并非她一人的日常,千千万万个“李娜”在照顾家庭之余,搜寻着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机会,以期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被承认的劳动报酬,但同时,作为家庭照顾者的主力军,她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让工作让位于家庭,“事少离家近”,是她们找工作时最重要的条件。


“妈妈岗”便应运而生。所谓“妈妈岗”,即为育儿女性推出的一种弹性就业模式,主要针对孩子在 12 周岁以下的妇女,为她们提供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


2025年5月28日,湖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 “妈妈岗” 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决定在全省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并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事实上,湖北并非第一个推出“妈妈岗” 就业模式的省市。2023年4月,广东省人社厅发布类似政策,将“妈妈岗”就业模式推行至全省。山东、江苏、湖南等地也纷纷推进“妈妈岗”政策。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多省发布的妈妈岗名录中,接近三分之一的岗位集中在家政和清洁员等服务岗位,而剩余的大多数岗位也集中在客服、缝纫工等领域。妈妈们在计时计件的报酬和不够用的时间之间,寻找着家务以外的一份自我价值感。


李娜试岗的两天


李娜这一次的打工“实验”,持续了两天。


5月12日,她来到昆山张浦工业园区一家通讯设备加工厂里试工。这份工作是孩子同学的妈妈推荐给李娜的。用她的话说,这些“妈妈岗”挺人性化,早上送完孩子去做手工活儿,下午三点就可以收工,不耽误接小孩,一天最多能挣百十来块。许多宝妈在那里干了好多年。


试岗的第一天,李娜早上7点起床,大女儿已经出门,7点50分她把二女儿送到幼儿园,之后,她骑了45分钟电动车,来到离家10公里左右的张浦工业园,9点正式开工。


那天,李娜下午3点20想要下班,但她敏感地发现,老板娘有点不高兴。


“老二下午4点左右放学,如果我3点半走,接孩子就迟到了。”李娜解释。老板娘觉得她早上9点才到岗,去得有点晚,“她说你明天如果再来这么晚,就不要来了。但我要送孩子,孩子一般7点45到幼儿园,再早的话幼儿园没人,她一个人在那里等也不安全。我只能把她送过去后再赶去工厂,从幼儿园回家要15分钟,总之,要8点45到8点50才能到岗。”


但老板既然提出了,李娜就想着再赶一赶,争取八点半到岗。可是刚试了两天,她就“累晕了”。


在工厂里,宝妈们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组装,另一种叫做“摆盘”。第一天,老板让她干组装——将两块铜部件对接到一起。铜部件两面有很小的卡扣,工人需要用锥子把卡扣按进去。这是个精细活儿,既费眼睛,又考验巧劲儿,按轻了卡不牢,容易脱钩,按重了就是一个洞,还得修。


第二天,李娜选择了“摆盘”,所谓摆盘,就是把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一个个摆到对应的托盘或卷盘中。她本来认为摆盘很好做,只是简单重复操作而已——从箱中抓取产品放到托盘上理顺,再按进对应的卡槽里,摆满一盘,检查一下有没有脏污的,有脏污件挑出来换掉,再放到旁边。摆满40层,就写上标签放到栈板上去。


摆盘是计件工,七八厘一个件,卷盘则要贵一些,李娜告诉记者,一年以前,卷盘工钱是7块一卷,有人手快,做熟了一天能赚200块,但老板不断地降价,一路从7块一卷、6块一卷,降到现在4块一卷。“不管你做了多少,最后还是每天只能赚100多块。”


“活儿多的时候他就要人,活儿少了老板就会想办法让你走。”李娜称,宝妈们私下也会抱怨,但谁都不会向老板抗议。议价权在老板手上,“你要做就做,不做就走。”


这天,她一共摆满了120盘,每盘42个件,听到车间主任计算她的收入是:35元。


李娜的试岗工作是组装配件


没有最优解


35元,李娜的丈夫劝她不要干了。


每天往返将近20公里,用时一个半小时,路上还要经过高架桥。他觉得危险,“钱没赚多少,万一出了什么事故,家里基本都是我在弄,他上班根本没办法照顾小孩。”李娜说。


李娜也觉得这份工作对自己性价不高,还不如自己在家倒腾点社群小生意。她拉了个群,卖点零食百货。如果家里有个什么事,她还能随时停下手上的生意去处理。去工厂试工这两天,她没空关注自己的卖货群里动态,“家务也堆了很多,衣服没法及时洗,也没法及时回复顾客。”


在成为母亲之前,李娜曾在公司的仓库工作,一路做到仓库管理,每月工资三四千,加上兼职收入,经济上并不困难。但2019年二女儿出生后,家里实在匀不出人手帮她带孩子,她只好辞职自己带。


她原本想着,等小孩上了幼儿园后,再重返职场。但没想到的是,用人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试是个磨人的过程,公司要么有年龄要求,要么就只有网络销售、电话销售这类岗位。“客服也算比较好的岗位了,我也愿意去做,但人家上班时间是固定的,就会觉得我在时间上有问题。”李娜告诉记者,“用人单位问得很详细。会问你‘孩子是哪年出生的’‘现在几年级’‘有没有婆婆或妈妈来帮忙’什么的。也有老板对我个人能力和工作经历都很肯定,但一听到两个孩子没人帮忙照顾,最后还是没要我。”


两年前,曾有一份客服工作,距离她家只有骑车10分钟的路程,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还有福利和正常的节假日。最重要的是,老板也想找一个家在本地的、能长期干的、有耐心有阅历的客服。这简直就是李娜心目中的上上选工作。然而最终,老板在问过她有几个孩子之后,还是拒绝了。


“他觉得我可能随时面临孩子生病或者要开家长会之类的事,请假会比较多。”李娜说。


托了熟人推荐,她来到一家体育培训机构做前台,工资4000多,每周一休息,周末工作时间比较长,但好处是能带孩子过去玩。然而这份工作也只维持了十来个月,随着教培中心招生困难,李娜被辞退了。


黄慧的工作间


想要有个社保


一直以来,李娜和丈夫各赚各花,各自负担一部分家庭开支,然而去年以来,她的社群小生意不景气,又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由丈夫每个月给她3000块。


可是她得自己交社保,每月就得1400多块。钱总不够用。她迫切需要找个能赚钱的法子。


“熟人推荐”“找个活儿干”,这是深一度采访中,妈妈们在谈论工作时常用的词。她们之中许多人不签书面合同,社保也由个人缴纳。


广东中山的阿雅萌生了找份正式工作的想法,也是源于想找个公司“缴社保”。在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前,她在电商行业做美工。随着大女儿上了小学、二女儿上了幼儿园,她的时间宽裕了些,偶尔接一些活儿补贴日常开销。


阿雅告诉记者,个体美工的接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接“散活儿”,好处是时间和工作量随意,坏处是单价低且可能碰上扯皮。像她这样比较有经验的美工,则可以与设计工作室合作,成为工作室相对固定的“兼职”。


2023年,阿雅加入了现在工作的工作室。工作室有正式职工,也有像她这样的“兼职”。老板能理解“当妈妈照顾孩子不容易”,因此从没在工作时间上为难她,感激之余,她也要求自己,“既然人家信任,有时候白天做不完,晚上加班赶工也要做出来。”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能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于是萌生了“转正”的想法。2025年年初,她找老板谈了这个想法,“老板说他需要考虑一下,最后还是拒绝了。”阿雅说。


“对于公司而言,招一个正式员工,压力要比招外包大,这我也知道,像我们在时间上要求又要灵活一点。”她说。在她的认知中,“公司上社保”这件事本身就跟“自己缴社保”含义不一样,前者代表着更稳定、更体面,更何况每月1000多元的自缴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能把社保解决了,工资低一点我也能接受。”


“妈妈岗”到底要不要缴社保?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主任吕孝权解释,这要看岗位提供单位和“妈妈们”之间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用工关系,是劳动关系、劳务关系,还是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如承揽合同关系等)。根据法律规定,当双方之间是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缴纳社保,如果双方之间是劳务关系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对单位缴纳社保不是强制性的。


根据用工性质,劳动关系可分为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全日制用工,通常采用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缴纳全部保险。非全日制用工则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与全日制用工相比,非全日制用工无须强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一般只需要给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其他险种由劳动者自行处理,双方可随时解约。对于需要灵活上下班的“妈妈岗”而言,一般是非全日制的用工模式。


深一度在采访中发现,“妈妈岗”游走在“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之间,情况依据具体企业和个人各有不同。有些人不仅没有签署任何合同,工作时间超出了每日四小时,工作内容也常常超出口头约定。


“(去工厂)就是熟人介绍就去了,没有合同。”李娜说。而她在体育培训机构工作那会儿,除了前台接待工作,还要负责打扫卫生、收费、卖饮料。


“这涉及到‘隐蔽用工’。如果劳动者的实际劳动过程,是按照劳动关系进行的,这就构成‘过程管理’——即用人单位规定几点上下班、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劳动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没有跟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仍属于隐蔽雇佣。”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解释,“隐蔽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即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劳动者仍可以主张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


然而事实是,许多“妈妈岗”的应聘者觉得,有一份能挣点钱的工作就不错了,并不敢多提要求。


吕孝权认为,即便是“妈妈岗”的求职者,在求职的一开始,也应尽可能去争取合法权益。“人家还没说什么,自己就主动放低了姿态,只要人家能给点钱就可以,这也不是正确的做法。”他说,“至少应当先跟用人单位谈一谈,依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倘若用人单位就是不让步,而求职者又确实不好找其他工作,经济负担也比较重,到时候再考虑要不要做适当的让步。”


杭州的黄慧就靠争取和谈判,获得了一份可以上社保的工作。


黄慧是一名珠宝编绳设计师。按照她的描述,这个岗位对于学历、工作时长的要求并不高,但要求员工有审美、经验和作品,恰巧,学产品设计的黄慧曾做过编绳设计师,满足了这个岗位的需求。


去年6月,她在求职软件上匹配到了现在所在的公司,当时,公司本想招个兼职员工,黄慧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想让公司缴社保。”她说。她一坚持,急着用人的公司就松了口,给她按杭州市最低社保缴纳基数缴了社保。


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直播,通常下午开始,连播到晚上六七点结束。干了几个月后,黄慧找老板商量,问能不能早一点开播,早一点下班。


“孩子早上就上学了,我也没什么事,上午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工作,所以我想早点开工,早点下班回家陪孩子。”黄慧说,她找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


老板也是位母亲,她同意了黄慧的请求,后来,黄慧索性又优化了一下她的工作时间,“以前做五休二,每天七小时,我想把事情集中在一起做,就跟老板谈了时间,做四休三,每天八个小时。”黄慧笑称,“公司需要人,并且短时间内找不到性价比像我这么高的员工。”


“妈妈岗”还需要更多的制度设计


用“生育友好岗”代替“妈妈岗”


多地“妈妈岗”的推行,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网民认为,如果“妈妈岗”持续推行,未来可能会限制女性在职场的发展,不利于促进职场的性别平等。


“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因为我们必须得保证家庭孩子优先,但经济上也需要一些补充,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选择那种可能没有充足保障、只能赚零花钱的工作。”李娜说。“没有走入困境的人,可能觉得这个岗位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不允许政府或社会提供这些岗位,那全职妈妈的困境依然在,你让她们干嘛?”


在王天玉看来,“妈妈岗”在提供了更友好就业环境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制度设计来不断加以完善。“第一要提高准入门槛,必须是符合这个岗位要求的求职人员,才允许进入这个岗位;其次要确定这个岗位的法律性质,并提供合同范本,发挥政策和规范文本的指引功能,指引企业和劳动者按照每一种类型规范的道路去履行相关的权利义务。”王天玉说。


他提出,此类岗位最好设置强制性的底线保障,譬如强制性的人身意外险,“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免税费、给予企业奖励或荣誉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投入到这种岗位的建设和推广中。”比如陕西启动的生育友好岗试点,就明确了对参与培训的育儿群体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育儿群体的企业落实社保补贴。


而吕孝权认为,相较于“妈妈岗”,更应该强调“生育友好岗”——“没人规定照顾12岁以下的孩子必须是母亲,如果母亲的公司报酬比较高,本人也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为什么不能让母亲去做全日制工作,承担养家糊口的主体责任,让父亲来承担更多养育孩子的责任呢?家庭角色如何分工,应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有商有量,而不是一开始就决定“牺牲”母亲,这也是打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刻板印象的正确做法。”


上海做出了尝试。2024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称,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通知发布后, 70多家用人单位响应。据上海市政府官网显示,在南京东路街道,已有全职宝爸通过服务窗口,找到了“生育友好岗”的工作。


但李娜从未设想过这种可能。“如果老公的收入能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的话,像我这样受教育层次不是很高的女人,我觉得负责好家里是比较合适的。”她说。但事实上,曾经收入最高能有七八千元,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以及赚不到钱的焦灼失落,让她的价值感一再缩水。


“在家里赚点钱,跟出去上班赚钱的感觉不一样,出去上班累死累活,大家觉得你是在辛苦赚钱,赚得少也是赚。在家里的人,即便把这些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了,哪怕还能再赚些钱,别人也会觉得你很轻松。我老公有时候会算账,他会觉得‘我给你的钱够多了,你不能省省吗?’实际上我的支出是家里最基本的东西。他还会觉得他上班很辛苦,我在家里很闲。”


事实上,李娜的一天,不是在照顾孩子就是在卖货,即便是去试工的那两天,她也一刻不得闲。下班就得赶去幼儿园把老二接回家,带她去做户外运动,之后买菜、做晚饭,六点左右,去给补课的大女儿送饭,等把补完课的大女儿接回来,已经是晚上9点,妈妈的一天又结束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娜、阿雅、黄慧为化名)


记者/杨宝璐 实习记者/吴昀 朱云帆

来源:北青深一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