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823|回复: 0

吃对是宝,吃错是草:大豆营养吸收的关键在于吃法

[复制链接]

吃对是宝,吃错是草:大豆营养吸收的关键在于吃法

发表于 2025-9-26 19:02:01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823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芹菜 于 2025-9-26 19:03 编辑




大豆,又名黄豆,是我国人民历史悠久食用的豆类食品之一,富含多种营养素和维生素。据分析,每100克大豆中含有蛋白质36.3克、脂肪18.4克、碳水化合物25.3克,以及钙367毫克、磷571毫克、铁11毫克,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0.4毫克、维生素B₁ 0.79毫克、维生素B₂ 0.25毫克、维生素PP 2.1毫克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66.jpg
在各类豆类中,大豆的脂肪含量较高,其蛋白质含量不仅高于其他豆类,而且质量优良。其所含氨基酸的组成与牛奶蛋白、鸡蛋蛋白相近,营养价值较高。

然而,大豆的吃法不同,营养吸收效果差异显著。若吃法得当,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达92%–96%,营养效果接近牛奶和猪肉;若吃法不当,消化率可能低于50%,造成营养浪费。

影响大豆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包裹蛋白质,阻碍消化酶接触;二是胰蛋白酶抑制素,抑制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提高消化率,需通过浸泡软化细胞壁,并经充分加热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素。

因此,在常见食用方法中,直接食用半生不熟的大豆粉或干炒大豆,因加热不足或咀嚼不细,消化率较低,甚至不足50%。煮大豆若未煮烂、嚼细,消化率也仅约65%。相比之下,豆浆、豆腐等豆制品经过磨细、过滤和充分加热,有效去除了妨碍消化的因素,消化率显著提高:豆浆达90%,豆腐可达92%–96%。

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豆制品,如臭豆腐、酱豆腐,是我国传统吃法。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更易消化,谷氨酸游离,味道鲜美,且维生素B₂含量比普通豆腐高6至7倍。

食用豆制品时,建议与其他蛋白质食物合理搭配。例如将熟大豆粉掺入谷类面粉中制作主食,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并通过互补作用提升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例如,大豆、玉米、小米单独食用时蛋白质生理价值分别为67.5、60和57,而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可提高至73,接近猪肉蛋白的生理价值(74)。

综上所述,合理食用大豆制品对健康有益,尤其适合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以及成年人贫血、血浆蛋白降低、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或术后恢复等人群。


来源:搜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