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47|回复: 0

说书人柳敬亭

[复制链接]

说书人柳敬亭

发表于 2025-11-2 19:46:51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47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结绿 于 2025-11-2 19:50 编辑






艺人靠颜值,说书人柳敬亭却是丑哥一号,“黧黑,满面疤瘡,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人称柳麻子。

他无貌、无权、无官衔、无著书立说,却让钱谦益、吴伟业、黄宗羲等一众士大夫折节下交,甘为他吟诗作传。

“六代风流归扺掌,舌下涛飞山走”,柳敬亭靠三寸不烂之舌,把说书艺术推至最高之境。

44.jpg


说书者的境界

钱谦益曾见柳敬亭说书,感叹:“帐前接席柳麻子,海内说书妙无比……”  

柳敬亭曾经浪迹安徽盱眙,到得街头人稠处,他便找一块高地,拉开架势,演唱水浒西游,“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柳敬亭说书之所以能一骑绝尘,是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吾之师乃儒者云间莫君后光”。莫老师科举不举,在老家当乡村教师,业余说说书,“莫后光三伏时每寓萧寺,说《西游》《水浒》,听者尝数百人,虽炎蒸烁石,而人人忘倦,绝无挥汗者”。

柳敬亭拜师莫后光,莫老师传授了十字箴言:“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最后还加上一句是:“不与儒者异道。”前言是术,后语是道。

辨性情。说书中人物,必须把握其人独特个性,把人物性情摸透了,说起人物方能绘声绘色。

考方俗。各地有各地方言与风物。江南是吴侬软语,湖南是说话如吵架,到哪座山就唱哪儿的山歌。

形象万类。鸡鸣犬吠,虎啸龙吟,花香鸟语,金声玉振,都要学得惟妙惟肖,以假乱真。

柳敬亭听了莫老师的诀窍,回家苦练,“柳生乃退就舍,养气定词,审音辨物,以为揣摩”。第一个月去向莫老师汇报表演,他一说两说,将人逗笑,莫老师考评是三流,“子之说,末也”;柳敬亭再修炼,“闻子说者,危坐变色,毛发尽悚,舌挢然不能下也。”把人说笑是小本事,把人说惊是大本事,不过还是二流本事;继续修炼,“又期月,莫君望而惊起”,这回柳敬亭还不曾开口,“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企,言未发而哀具于前”。未成曲调先有情,还未张口,气势已备,形神毕肖,“此说之全矣”。

柳敬亭由此臻至说书最高境界。

45.jpg


名艺人的气节

说书已成大家,柳敬亭不再僻居一隅,出门去历练自己。

“当是时,士大夫避寇南下”,李自成与努尔哈赤接连闹得周天寒彻,北地缙绅之家,纷纷然南逃避难,“侨金陵者万家”,这些富贵人家听说金陵有柳敬亭这号奇人,都争相延请其去府上说书。

有阮大钺者,本是东林党人,却投靠阉党,阉党倒台,他又想与东林党叙旧。清兵攻入北京,他当了南明反清者;清军渡钱塘,他马上降了清。柳敬亭不在朝堂,阮大钺这等反复无常,先前是不知道的。阮大钺曾邀柳敬亭去他家说书,柳敬亭与苏昆生欣然而往,也就在阮家府上,柳敬亭听说,阮大钺是贰臣,很小人,书也不说了,钱也不要了,“不待曲终,拂衣散尽。”他说“我辈声价虽微”,却也不愿意把“干净身子,去塞那狐狸的鼠穴”。

有马逢知者,先降李自成,后归南明,再降大清,曾与柳敬亭称兄道弟,“柳至,则欣然执手,谓:‘尔我老弟兄,他人有何缘坐?’”貌似厚待柳敬亭,实则“视之为弄臣”,柳敬亭听说他当了三姓家奴,割袍断义,“拂然而去”。

柳敬亭走出了阮大钺和马逢知的门,却主动走进了左良玉的左将军府。府内迎客的是明晃晃的大刀,其他宾客吓得尿失禁,柳敬亭插科打诨,谈笑风生。一个民间艺人竟有如此胆识,左良玉“以为相见之晚”。柳敬亭在左府,得到大尊重,部队官兵都不敢轻慢他,“宰执以下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还当了左良玉参谋长。

大明气数已尽,左良玉救不了,柳敬亭也救不了。不救而救,是尽士节,听天命。

无赖子的进德

柳敬亭原不姓柳,姓曹,名逢春。他曾是问题少年,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是无赖子。官府都已把他列入通缉名单,柳敬亭只好到处逃命。

他一路跑到盱眙,被一个孤寡老汉收留,但柳敬亭还是好吃懒做,交了一班狐朋狗友,过了一段浪荡岁月。一天,他背靠一棵柳树下,望逝者如斯夫,突然悲从中来,人生当如何度过?“休柳树下,生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高声誓:嘻。吾今氏柳矣”。柳敬亭从此改姓换名,立志重新做人。

他开始自食其力,以说书做稻粱谋。柳敬亭徳艺双修,家国之大节,他不亏;做人之小节,他也不失。

明崇祯时有个太学生,叫杜濬,字于皇。明亡后避乱于南京、扬州。杜于皇“老而贫”,中秋节到了,想喝个酒也没钱,只得关门而眠,“忽闻呼门生急,披衣起”,开门看到门口有两瓶酒,“并青蚨(铜钱)一千”,原来是柳敬亭给他送酒送钱来了。他喊柳敬亭进屋,柳敬亭却“呼之不应”,还留了一封信,信中留言:“来人受赏,我就天诛。”帮助人,柳敬亭是坚决不受感谢的。

更有一事,足见柳敬亭侠义心肠。“顺治初,马进宝(即马逢知)镇海上”,此人暴戾,杀人不眨眼,一日,饭里吃出老鼠屎,马逢知把那粒老鼠屎摆在桌上,“欲穷治膳夫”,“柳悯之,乘间取鼠矢,啖之”,对马氏说:“是黑米也。”柳敬亭硬把这粒老鼠屎当黑米吃了,这事因此了却。

明亡后,“柳生先期东下,憔悴失路,垂老客于长安”,后来不知何处去了。

来源:北京晚报(10.22 刘诚龙)

图片:源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