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243|回复: 0

从梅花缘想到了《西游记》的故事

[复制链接]

从梅花缘想到了《西游记》的故事

发表于 2025-2-16 23:59:05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243 0 查看全部


文、画:熊俊林

12.jpg


这标题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苍天有信更有情,严冬过尽便生春。每年的此时,不知是因为“残冬欲尽雪更寒”的条件反射,还是“寒冬过后盼春分”的心理愿望,或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故,总又是我一年里思梅、盼梅、望梅和画梅的时候了。尽管少有人知我的这种嗜好,更鲜有人知每年的此时,我画梅的兴致便油然而生。尽管近几年来因疾病缠身行动不便难于动笔,却仍然挡不住我的思绪,我竟想到了一个卧在床上在过去积累的画稿里用手机拼画的办法,使画梅的兴致得以延续,心情也得到了拓展。尽管我手机水平极差,年纪也大了,经常出错,但脑子却因此而在视觉空间里不得闲,因而也就别有一番情趣,因为我爱画梅花。这是不是也应该叫因地制宜或与时俱进呢,我要感谢今天这个时代。

44.jpg
《西游记》里的白骨精

46.jpg
熊大王捉拿猪八戒

没病时,每年画完这阵,梅花就盛开了。当然画的都是些榆梅,在这寒冷的北国,也不可能还有别的梅花与我为伴,而我也随之搁笔。去了林间的花丛枝杈间留连忘返,对照揣摩着和体味着她的种种态势,現在虽难以如愿了,却依然深觉有趣和好玩,甚至心情依旧。反正我在常人眼中本就是一个“外星人”,甚至“卓”尔不群,群而不同。

也明白了自我学画梅花以来的岁月里,其实每年真正投入地画梅的时间,实际上也是并不多的,何况还因兴趣所致既要刻木刻也要习书法,因为很多客观生活撞击着我的心灵。激动时还要摆弄乐器,引吭高歌,以保证自已多方位的营养。因为我本就自幼营养不良,造化不济,更不要说还要日常劳作谋生糊口。可能也正因为如是,当然也就才难画得好吧,因为没有数量又哪来的质量呢,現在可好了,想画都难。但我却懂得了一个道理:感觉到的东西我们并不能立刻就理解她,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啊,时间长短是因人而异的。这一定是个多元的循序渐进的体验过程,包括理解,都不只是一画了之那么简单,甚至要倾尽毕身信致和精力,不断地理解再理解,关键还是要喜欢。而有些所谓的熟练,可能还会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甚至会离实际更远,陷入概念化哩。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明白了的。看来我虽是个性情中人,又自幼喜爱画画,甚至为画画吃尽苦头和甜头,也只有身不由己地随着天地四季的更替而不断地理解着,探索着了。真是苦也画画乐也画画苦乐都爱画,不为别的,到哪都一样,因为我喜欢。

47.jpg
金猴奋起金箍棒

45.jpg
孙悟空盘查白骨精


其实这世上有很多的事情原本就真的难以说得清楚,或者说超出了我们的理智范围,也许这大概就是自己的局限性吧。因为,我们都在生于自然的同时,却又当然地被自然掌控着,左右着,激励着啊,你走不出去的,那是命里的栅栏。

在这榆梅就要怒放的季节里,我信马由缰,乱语胡言,权作新春寄语。不是有奇文共欣赏,奇画相以析一说吗。因为我画的这些梅花虽自已觉得不足为奇,因为都出自心语,但却全是性格使然,也明显与别人画的不同。加之又与边疆的榆梅年年相伴,便自然吮足了她的精气灵华,成了枝杂交梅,用現在的时髦话语,或曰转基因梅吧。只是觉得榆梅虽有些瘦弱花也很小,但骨子里还是扎实硬朗的,因为有风沙严寒的洗礼,又有追寻阳光的渴望。于是我还是从心底里喜爱上了她,且力争把她画得如同杏花般大小且多姿多采。甚至还想到能否象帕米尔的杏花那样古腾老树,长在那高高的葱岭之上,眺望唐僧师徒去西天的取经之路,演译取经人的故事,吸取它的苍桑和古老。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先辈曾去追朔过的文明,甚至还有开都河水的冰冻之川;子母河的传说故亊;盘龙古道的琬延曲折和层层叠障。蜘蛛精戏八戒的朴实可笑和悟空的坚毅固执,白骨精的花艳残忍和阴险狡诈(现随选发几幅我1972年画的《西游记》临品,供大家欣赏)。那时的取经路上,人和妖精怪异丛生,装束各异,也可能就是那个模样哩,都是写实的呀。随着我的日益衰老,又看着这些自古至今不可能大变的奇花异草树木,我还想要“老树春深更著花”。再老可能就来不及了。但上苍既已造我,又赐我了这片土地,总会善待于我。我也会更加因地随缘,但我不能等缘,因为梅花从不待春催呀。我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必经九九八十一难,才会赐你大气晚成,这是规则也是命,你说哩。

80.jpg


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