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海龙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这个提法有深意。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3月6日 新华社)
“投资于人”,是一种理念的革新。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将资金投入教育,能够提升民众知识素养,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投入医疗健康领域,让百姓病有所医,拥有强健体魄,推动社会高效运转。这种投资理念的转变,是对“以人为本”的生动践行,把人的发展置于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中,以人的进步引领社会全方位进步。
从现实层面看,“投资于人”有着紧迫的必要性。当前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偏远地区孩子难以获得优质教育,限制了他们的未来发展;医疗保障在一些重大疾病面前仍显不足,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然存在。“投资于人”就是精准解决这些民生痛点的良方。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力量,促进社会公平;强化医疗保障体系,研发更多普惠性药品,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能让百姓生活更安心,减轻家庭负担,提升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对民众基本权益的保障,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
把更多钱花在老百姓身上,也需注重方式方法。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倾听民意,了解百姓最迫切的需求,避免资金投入的盲目性与重复性。例如在养老服务上,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激增,政府应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合理配置资金,建设多样化养老机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等。另一方面,要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每一笔民生资金都落到实处,防止贪污腐败、挪用截留等现象发生,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真正花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展望未来,“投资于人”将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当民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各方面得到充分支持,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强大的能力投入社会建设,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随着企业获得更优质的劳动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一幅充满活力与温暖的社会发展新画卷也正徐徐展开。
“投资于人”,是政府对民生的庄重承诺,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期待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发展迈向新高度,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红利,感受发展带来的满满温情。
来源: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