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482|回复: 0

当笑声吞没思想,我们将毁于我们放纵的东西

[复制链接]

当笑声吞没思想,我们将毁于我们放纵的东西

发表于 2025-3-18 22:17:36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482 0 查看全部


作者:邱焕娇 张素素 张怡婧(山西大学)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40年前,尼尔·波兹曼于《娱乐至死》中的一言仍旧振聋发聩。

回溯“阐释时代”,我们于纸张间思绪纷飞,沉浸于理性与思考的浪潮。电视技术出现后,声画合一的魅力占据人类视线焦点,人们不断将时间、精力、思想投入其中,只为瞬时乐趣,出现信息碎片化、泛娱乐化倾向……

置身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便利性与思维深度的丧失同步发生,信息扩散更甚往昔。将目光投向生活当中,列表中不断新增的公众号,可曾认真读过?社交平台收藏的内容是否有过回顾,还是已陷入“收藏即学习”的自我安慰?回顾逝去的一天,有多少时间沉溺于娱乐中呢……我们沉浸于娱乐的海洋,满足于浅尝辄止,看似更容易获取知识,实际上却只是在知识表面上滑行。

不可否认,娱乐的确会为我们带来惬意与放松,但当娱乐替代思想,我们于无声无息中享受“愚乐”,迷失于空虚与浮躁,亦如尼尔·波兹曼之语“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网娱不能虚无,生活应在当下;纾困不在别处,仅在自身。拆解“娱乐至死”的困局并不是完全摒弃娱乐,而是要警惕娱乐的过度侵蚀。一方面,应给娱乐设“闹钟”,避免沉陷其中、无法自控;另一方面,每天留出时间深度阅读,锻炼思考“肌肉”。

与其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不如称之为“我们将毁于我们放纵的东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无法主宰工具,那么泛娱乐化的传播媒介将会成为吞噬我们认知能力的“数字饕餮”,食人之思想、理性,还之以钝感、无力,当我们沉醉于科技的红利时,也应警惕不假思考、玩物丧志的工具依赖。

来源: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