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爷自从2年前脑出血后就一直瘫痪在床。半个月前,老人右腿突然一夜之间肿成“大象腿”。家人立即送其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血栓从肚子里的髂静脉一直蔓延至小腿,王爷爷有血栓脱落随时猝死的风险。
考虑到传统的抗凝溶栓方式治疗时间长、起效慢,禁忌症多,如果是静脉狭窄引起的血栓,容易反复发作。加之老人又有脑出血病史,瘫痪卧床期间还曾消化道出血,存在抗凝禁忌症,治疗更是棘手。针对王爷爷的复杂病情,医生团队为其量身订制了介入手术方案: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让血栓即使脱落也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随后采取旋切抽吸血栓,抽吸出大量血栓,最后放置髂静脉支架,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血栓问题。术后第三天王爷爷康复出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成块。如果血栓脱落并随静脉血液迁移,就有可能回流至肺部,发生肺栓塞。肺栓塞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之后第三种最常见的血管性死亡原因。一般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等表现,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也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静脉壁损伤,包括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和感染性损伤等;血液回流缓慢,常发生于中风、骨折、腹部手术后等长时间卧床病人或上网、打麻将、长途坐车等久坐人群;创伤、手术后、肿瘤、长期使用避孕药、怀孕、产后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等。
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一般分为四类: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
药物治疗 包括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巴曲酶等)和对症用药。抗凝治疗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蔓延。
手术治疗 即切开取栓术,但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且复发几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介入治疗 即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确切。对于栓塞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血管微创介入下局部放置导丝将血管扩开,必要时局部放置支架或将血栓取出。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避免久坐久站久卧,平衡膳食、戒烟酒,保持规律运动。
(《扬子晚报》4.17 万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