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258|回复: 1

女子吃剩菜后意识模糊送医抢救,这个生活习惯该改了

[复制链接]

女子吃剩菜后意识模糊送医抢救,这个生活习惯该改了

发表于 2025-6-5 19:00:1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258 1 查看全部



近日,一女子吃剩菜后

意识模糊被送医抢救

登上热搜

医生诊断是亚硝酸盐中毒




家庭日常生活中

剩菜几乎难以避免

然而,剩菜热热再吃

这样的饮食习惯其实暗藏风险

剩菜如果处理不当

就很容易食物中毒

吃剩菜,有风险!

饭菜的保质期远比我们想象的短

并非闻着没问题就可放心食用

以下风险要留意


1

亚硝酸盐中毒风险


在生活中,亚硝酸盐主要存在于各种腌制食品、熟食制品以及罐头中。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里头会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亚硝酸盐摄入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2毫克,如果长期食用剩饭剩菜会累加风险,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则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中毒表现为紫绀,症状有头疼,乏力,呕吐,腹痛,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严重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2

食物储藏变质的风险



有些食物在储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质,包括细菌超标、发霉、氧化酸败等情况。


腐败的食物人们通常会丢弃,但对于发霉、氧化的食物,有些人可能会出于节约的心态,舍不得丢掉,甚至清洗一下或切掉发霉的部分后继续食用。实际上,霉菌毒素毒性极大,易引发食物中毒。


实在吃不完咋办?

美食吃不完扔掉实在可惜

那有没有正确保存剩菜的方法

延长它们的“美味时效”呢?

可以注意这几点↓↓


剩荤不剩素


剩的荤菜可在冷藏室保存,而素菜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直接丢弃。


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浓度通常很低,但当剩下的素菜被储存在冷藏室,由于细菌污染及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的摄入。



趁热放冰箱


吃不完的食物应趁热放冰箱,越快越安全,最长也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如室温超过32℃,则不应放置超过1小时)。目的就是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减少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


当温度超过60℃时,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当温度低于4℃时,绝大多数细菌增殖明显变慢,而4℃至60℃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其间大多数细菌都能比较快的生长和繁殖。



储藏需用带盖的容器或保鲜膜密封冷藏,一来防止“串味儿”,二来也可以防止已经生成的细菌污染其他干净的菜品。


越早食用越好


食物放入冷藏室后1—2天内食用,清炒蔬菜、螃蟹、鱼类、虾类建议不隔夜,剩菜剩饭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将饭菜加热至75℃以上才安全。


切忌重复加热


重复加热的行为,也会让亚硝酸盐含量剧增。加热一次后还吃不完的,还是倒掉。


注意!


隔夜菜其实并不单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时间超过8—10个小时,就可以算是“隔夜”了。


不同剩菜如何处理?


绿叶菜→不要剩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严重,隔夜后容易生成亚硝酸盐。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存放别超过24小时。



根茎类蔬菜→分装冷藏


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明显,硝酸盐含量较绿叶类低,隔夜后口感尚可。


处理建议: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藏,可以保存1~2天。


肉类、蛋类→吃前热透


再次烹饪对营养影响较小,但其蛋白质丰富,利于细菌繁殖。


处理建议:可以适当保存,需尽快分装冷藏,超过24小时需冷冻。熟食再次食用时需要重新热透。


海鲜等水产品→需要冷冻


反复加热后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受损,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尽快分装冷冻。



汤类→避免铁锅保存


剩汤长时间存放在铝锅、铁锅内会生成有害物质。


处理建议:可少放盐等调味料,用瓦锅或保鲜盒冷藏。


豆制品→及时冷藏


重新加热后蛋白质等不太容易流失,但煮好的豆制品容易变质。


处理建议:尽量当餐吃完,买回来后尽快冷藏保存。


凉菜→不要剩


隔夜后生成有害物较多,且不适合加热处理。


处理建议:无论荤素,尽量当餐吃完。


监制丨郑弘制片人丨杨瑾策划丨陈晓月编辑丨巩丽慧(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央视一套等)


来源:央视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62

帖子

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7
史小翠 发表于 2025-6-6 00:25:34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就在日常生活里
按常识生活
基本可保无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