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78|回复: 0

身心“零距离”,服务“零时差”

[复制链接]

身心“零距离”,服务“零时差”

发表于 2025-7-30 00:06:29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878 0 查看全部



作者:周荣光

老旧小区停车难这个看似无解的“城市病”,在安徽合肥包河区新艺苑小区却不再发愁:社区办公桌搬到了居民纳凉的香樟树下,20个工作日就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而在包河区,这类事情已不再新鲜。这里推行社区“两委”进小区驻点办公,599个小区实现干部下沉覆盖,4000多件急难愁盼问题相继得到解决。(7月24日 《人民日报》)

社区“两委”进小区驻点办公,打破了干群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过去,居民反映问题需要“往上走”,现在干部主动“往下沉”;过去解决问题是“公文来公文去”,现在是“面对面”“心贴心”。物理距离的缩短,带来了心理距离的消弭——当干部走出办公楼,走进群众生活圈,信息传递的“衰减效应”自然消失,解决问题的效率随之提升。

过去,群众诉求要经过层层转递,经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在,“被动响应”变成“主动发现”,“问题中转站”变为“问题终点站”:每周五下午的“社区接待日”,干部直接对接需求;专项小组联合物业和居民代表共同攻坚;为民服务清单动态更新、挂图作战。“即时感知-快速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机制,让基层治理有了“反射弧”,实现了从“管理逻辑”向“服务逻辑”的根本转变。

更深层次看,进小区驻点办公,还培育了新时代需要的“泥土味”干部。驻点办公成为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年轻干部在楼栋里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在协调物业、业委会中提升统筹能力,在解决充电难、加装电梯等具体问题中成长为“实战型”人才。这些干部身上没有“办公室习气”,有的只是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感知和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

基层工作常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但真正的难点往往是“最后一米”——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那层心理距离。干部虽然人在社区,但心在报表、会议、考核里,就会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视而不见”。干部沉下去,民心才会暖起来;身心“零距离”,服务自然“零时差”。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从“问题找干部”到“干部找问题”,“零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接近,更是情感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协同。只有这样,基层治理才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因为最好的服务,从来不是“我们觉得”,而是“群众说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