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10月16日,是一个跟“饭碗”有关的日子——
世界粮食日
。
这个节日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饥饿与营养不良的问题,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吃饱、吃好。几十年过去了,当“温饱”不再是难题,我们又开始思考:
什么才是真正的吃得好?
如今,花哨的餐桌不再是重点,人们更加关注
食材本身的天然与纯粹
在这些基础的食材里,有一种常被忽略的健康力量——
全谷物。
为什么医生和营养师都建议我们多吃全谷物?怎样吃,才能更好吃、更健康?
今天,借着“世界粮食日”这个契机,不妨重新认识它。
被忽略的好粮食
我们的父母辈,可能经历过“粮不够吃”的年代;
而我们如今,不缺粮,却常常忽略了
粮食本身的价值。
在琳琅满目的食材中,全谷物看起来并不起眼——
颜色深、口感糙、外壳厚。
但正是这些“粗糙”的外层,保留了谷物最完整的营养。
吃它们,不是“返璞归真”,而是回到健康的起点。
全麦谷物餐包——By 豆果美食达人 厨小花的减脂餐
真正的全谷物,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谷物就是米和面。其实不然。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的营养成分的谷物。
常见的全谷物有:
小米、燕麦、糙米、全麦粉、玉米、黑米、荞麦等;
而像大米、白面这样的精制谷物,在加工中去掉了外层和胚芽,营养流失较多。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健康的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