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盘了一个星期,开始变亮了”
“玉化成功了,冰透碧玺带碎冰”……
最近,“盘玉米”在社交平台上异军突起,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玉米——有的五彩斑斓,有的晶莹剔透。
社交平台有很多网友分享“盘玉米”的成果(网络截屏)
就连部分生鲜电商都开始卖“文玩玉米”,还时不时断货。

生鲜平台上的文玩玉米颇为热门,“手慢无”(网络截屏)
有消费者好奇,网上的那些玉石玉米照片是真的吗?平时食用的玉米可以通过“盘”变成玉石状吗?
“不是所有玉米都能盘。日常吃的甜玉米、糯玉米水分大、颗粒软,把玩的话容易发霉、掉粒。俗称‘文玩玉米’的玉米多为小众观赏型品种,这些玉米的共同特点是颗粒坚硬、密度高、果皮厚实而且颜色独特,但不适合食用。”某生鲜电商平台买手丁丁(化名)举例介绍,有的品种呈深黄色,颗粒饱满如玉石;有的则有透明质感,颗粒颜色从浅黄到深褐不等;还有的品种特点就是颗粒颜色多。

不同品种的文玩玉米色彩有差异(采访对象供图)
在文玩玩家眼里,“盘玉米”的方法不复杂,玉化或瓷化的结果也不意外。“简单来说,就是你手上的油汗渗透进玉米纤维,再和玉米自身的蜡质混合,经过氧化、压实,最终形成了那层透亮的包浆层。”文玩卖家李希说,“这与此前流行的盘核桃、盘木质手串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除了盘玉米,社交平台上还有各种“日常用品盘玩”。不少年轻人开始“盘钥匙扣”“盘钢笔”“盘手机壳”。他们并非刻意追求“包浆”,而是通过长期使用、摩挲,让这些日常用品逐渐带上“个人痕迹”。比如,金属钥匙扣会因摩擦变得光亮,木制笔杆因手指长期接触形成独特的光泽。
“我有一支用了两年的钢笔,木制笔杆原本是浅的,现在被我‘盘’成了深褐色,而且变得特别温润。”喜欢制作手账的00后小周说,这种“盘日常用品”的方式让普通物件有了“专属感”,“每次用这支钢笔,都觉得它是独一无二的,很有感情。”

盘木制笔杆的钢笔也是一种潮流(网络截图)
随着“万物皆可盘”流行,专业玩家提醒,普通人更要提防价格陷阱。
李希说,文玩市场“水很深”,建议消费者注意价格水分。以文玩玉米为例,普通品种的“毛料”,即未经盘玩的原材料,售价在每根几元到十几元;经过初步处理的“半成品”玉米串,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也有部分颜色独特的“精品”玉米串,价格可达上千元,部分稀有品相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但实话实说,文玩玉米就是图个好玩,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追求高价,更不要听信什么‘收藏保值’。”
“不过,一样是‘盘’,不同材质的手串价格差异就可能很大,不适合初入门者。消费者不要觉得能把玉米盘好,就可以入手高价格的手串。”李希进一步提醒,“盘玉米”属于一种消遣方式,而部分材质的手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建议由懂行的人带入门”。
丁丁也表示,文玩玉米的走红其实与当下的“万物皆可盘”有关,“很多消费者追求的不是材质昂贵,而是通过‘盘’这个动作,舒缓压力、消磨时间;还能从文玩玉米的变化中得到情绪价值,实现‘悦己消费’。”他透露,市场调研发现,除了文玩玉米,葫芦、佛手、香橼等带有文玩性质的植物也逐步受到年轻人欢迎,“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价格亲民、消费门槛低,能像其他生鲜产品一样,通过‘线上买菜’那样进入千家万户。所以,对于那些高价叫卖行为,消费者要留个心眼。”

带有文玩性质的植物价格很亲民(网络截屏)
还要提醒的是,“盘”这个动作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把“盘玩”当成一种简单易行的“解压方式”。“盘玩”时,手指的反复摩挲、物件的触感反馈,确实能刺激手部神经,分散注意力,让人从焦虑情绪中脱离出来,达到“心理放松”的效果。但康复科医生表示,过于频繁的“盘”,也可能损害健康。
具体来看,如果长时间、高强度“盘串”,可能引发腱鞘炎;特别是在盘玩时,若只有一个大拇指活动,而且长时间保持这一个姿势,更容易造成肌腱损伤。特别要注意孩子们“盘串”,因为孩子的肌肉韧带还没有发育成熟,长时间单一动作的盘玩,肌腱更容易损伤。
此外,“万物皆可盘”还要注意安全。比如,文玩玉米等天然材质在盘玩前和盘玩时,要彻底晾晒、消毒、及时清洁,避免发霉、滋生虫害等;孩子们选择的塑料盘串要注意材质、生产信息等,避免把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三无”产品或劣质产品。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