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留言,建议取消成都市公交老年卡在高峰时段的使用权,理由是老年人集中乘车加剧了早高峰的拥挤,影响上班族通勤。对此,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部分老年人在高峰期确实有出行需求,如到医院看病、接送孙辈上学放学等,老年人早上出行也是一种权利。
高峰期到底应不应该暂停老年人使用免费公交卡,这类讨论愈发常见,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背后的观念之争。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也就是说,今天平均不到五个人里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今公共空间里的老年人身影,的确是越来越多了。
从优化公共交通运力分配的角度,部分地方的地铁在早高峰时段早已不对老年群体免费。如果公交领域也跟进实施,无疑会进一步挤压老年群体在早高峰的“合理”出行福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推进,围绕年轻人与老年人在一些资源分配上的讨论乃至争议,恐会继续下去。
一方面,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及时回应和照顾到这一现实。即随着未来公共空间里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实现不同年龄群体的友善相处,既照拂到老年人的需求,也避免让年轻人感受到“被剥夺”乃至“压迫”;另一方面,年轻群体也需要加快观念转变,对于越来越多见的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秩序和资源分配带来的影响,也得做好必要的心理调适。
当然,在一个老龄化程度日渐提升的社会中,不同年龄群体的“相处”态度,或者说他们对于彼此的“看法”,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所决定的。如何构建一个所有年龄群体都能尊严生活的公共空间和公平的资源分配格局,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这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也更考验着政策设计的智慧。
(《羊城晚报》10.22 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