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321|回复: 1

当机器人越长越像“人”,人类有必要恐惧吗?

[复制链接]

当机器人越长越像“人”,人类有必要恐惧吗?

发表于 2025-3-15 19:45:04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321 1 查看全部


作者:张然(同济大学)

波兰创业公司Clone Robotics日前推出全球首款双足肌肉骨骼仿人机器人Clone,其高度仿生的肌肉、骨骼系统及液压驱动技术引发技术界震动。这是一款无面部、解剖学上高度精准的合成人形机器人。其设计旨在模仿人类的骨骼和肌肉结构,实现更自然和灵活的运动。(3月14日 中华网)

22.jpg
图:源自网络

尽管其定位为家务助手,具备洗衣、烹饪等实用功能,但其2万美元的售价、限量279台的商业化策略,再加上该机器人因运动时模拟人体“青筋暴起”的视觉效果和抽搐式动作,被网友指像“新鲜的尸体在抽搐”,甚至引发“烧掉它”的极端反应。

以往的机器人多是“钢筋铁骨”的机械形象,而Clone却以惊人的仿生技术,从肌肉、骨骼到神经、血管系统,都力求还原人类的真实构造。其创始人宣称“这不是人形机器人,而是重构的人”,试图消解人机差异,但公众对“类人非人”实体的本能排斥,暴露了技术激进主义与人性认知的鸿沟。

企业追求仿生技术的极致突破,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用户心理体验,这种“工程师思维”与大众情感需求的错位,凸显科技产品设计中人文视角的缺失。当前全球对仿生机器人的外观、交互行为尚无明确伦理规范,克隆机器人的“恐怖谷”效应若未被提前评估,可能加剧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危机,甚至催生反科技情绪。

日本机器人协会要求人形保留机械特征以规避恐怖谷效应,波士顿动力则用机器狗“跳舞视频”软化形象。这些案例表明,技术突破需与情感共鸣并行。未来的仿生设计或可学习《西部世界》的隐喻:既展现科技魅力,又用克制的美学留出人性喘息的空间。毕竟,当机器人长得太像“人”,人类反而更需确认自己的独特性。

仿生机器人Clone引发的广泛讨论和争议,本质是技术狂飙时代人类对自身独特性的焦虑投射,它既提醒我们“像人”不等于“为人”,也启示科技突破需以“增进福祉而不是制造恐惧”为锚点。如何在仿生技术的“人性化”与“非人化”间找到平衡,将决定AI时代人机关系的终极走向。

来源: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78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董永 发表于 2025-3-15 20:11:38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说恐惧
我觉得主要是害怕学不会用不了
其他的需要恐惧什么呢
我相信
越来越高的科技
会让科技变得越来越容易使用
所谓AI
不就是人脑的复刻吗
但它又不完全是复刻
它以算数起家
但比人脑算的快的太多了
多到数不过来
和电脑或者AI相比
我们就是傻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