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在外奔波了一天的衣服和裤子,回家后直接往沙发或床上一坐、一躺。但是,这些衣物碰过各种公共场所的表面,有健康隐患吗?
大多时候,外衣上存在的极少量病原体并不足以让人生病,一般都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引发感染。不少导致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在体外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一项针对新冠病毒的建模研究发现,病毒在棉质衣物上会比较快地失活,甚至,仅乘车通勤后回家,衣物上有传染性的病毒量就可能减少80%。
衣物的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住”病毒和细菌颗粒,让它们不那么容易通过接触转移到人的手上或其他表面。与直接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相比,衣物上附着的病原体“生物利用度”要低得多。
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是公认的传播载体。针对护士白大褂的研究显示,50%的样本都有致病菌污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对于医务工作者,要尽量避免在医疗区域外穿着白大褂。
其他特殊职业和情况下的外衣,也比普通人要有更高的传播风险。比如,处理垃圾的工人的工作服。有学者统计过,从他们的工作服检测出了275种真菌和54种不同细菌。
许多常见过敏原(例如花粉)会通过外衣进入家中。如果你是季节性过敏(例如花粉过敏)患者,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预防:回家后立即脱掉外衣;定期用吸尘器清洁布质家具;在花粉季外出时可以考虑戴上帽子和太阳镜,且回家后洗头、洗脸。
据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