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5|回复: 0

让企业取消年龄歧视,很难吗?

[复制链接]

让企业取消年龄歧视,很难吗?

发表于 2025-7-10 18:46:22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在社会时钟里,35岁通常被人视作一个“分水岭”。尤其是在职场上,35已经成了最敏感的那个数字,很多人都不自觉陷入到一种谈35岁色变的危机感之中。毕竟,打工人都清楚,在这个年纪,很多事情的主动权已不在自己手里。


35岁的人很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努力工作,却在某天收到了优化通知,带着一笔赔偿金回到家中,要面对的不仅是职业被否定的挫败,还要考虑如何长时间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为了自己,更为了家庭,鼓足勇气重新出发,等来的却是,投出去的简历,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就是已读未回。想换个环境缓解低落的情绪,又发现,有些青年旅舍竟然也设立了35+人士不得入住的规定。


32.jpg

路上随处可见的35岁+上班族,又有多少人充满危机感?(图/图虫创意)


这一切,只是因为到了35岁。可是,无论是看经验累积,还是看技术的娴熟程度,这明明是一个人最好的阶段之一。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在青壮年的黄金时期,却被困在了至为尴尬的境地。



“35岁门槛”,从何而来?


35岁的年龄“基准线”,其实并不是近些年的产物,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在原人事部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首次明确要求,报考者年龄为35岁以下。不过,要说的是,这一制度的设定有其特殊的背景。


因为在政府机构的科层结构下,晋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年龄偏大,那么就很难在这个通道中得到上升,从本质上看,当时这一设定是为了保护从业者。所以,彼时的报考者对这一年龄要求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也就不会有焦虑感产生。


真正让打工人开始恐惧35岁,是在近些年。一些企业开始效仿此规定,把35岁设定为招聘标准,而在公司内部,35岁也被视作“毕业”的年纪。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做出这样的尝试,整个社会范围内,也逐渐形成了这一约定俗成的准则。


在某些公司内部,35岁也被视作“毕业”的年纪。(图/《凡人歌》剧照)


实际上,这一准则是有迹可循的。首先,从成本上考量,35岁的员工大多已在职场上获得了较为不错的职位,与之相匹配的,是一份体面的收入。与更年轻的员工或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相比,35岁人士的薪资会更高,为了使效益最大化,企业在选人时的天平,也就出现了倾斜。


同时,企业在管理上又会呈现出一定的惯性,一些企业主会认为老员工更难融入公司的氛围之中。麦肯锡此前做过一份调研,当中的数据显示,62%的35岁以上职员中存在“年龄偏见”。除此之外,35岁的打工人受限,还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技术在几年甚至是几个月内就能完成迭代。在某些企业管理者的既有认知中,年轻人有更强的适应力,在应对新的技术浪潮时,似乎也有更出众的学习能力。


在某些企业管理者的既有认知中,年轻人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图/《凡人歌》剧照)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人的真实困境。据2024年智联招聘发布的《职场年龄歧视调查报告》,35—45岁求职者平均简历投递次数是25—35岁群体的3.2倍,面试转化率却不足后者的一半。更有甚者,某头部电商平台2023年时的校招数据也显示,30岁以上应聘者录取率仅为0.7%。


全国总工会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也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的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社交媒体上,有人开始打趣,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就是“人力成本”了。这届职场人,好好打着工,突然就在35岁时,活出了人生中的一道坎。



击碎年龄偏见,改变悄然发生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35岁。当这一偏见被更多人察觉到,大家就逐渐开始思考,35岁是不是不该被贴上那些标签。所以,越来越多人尝试推动改变这一现状。


从国家层面讲,近两年,多个省份的公务员招考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做出了调整,将年龄门槛放宽至40周岁以下。与此同时,不少事业单位和国企,也把招聘年龄放宽至45岁以下。随着政策的推进,求职时因为“超龄”而被拒之门外的情况开始慢慢改善。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要说35岁,哪怕是55岁、65岁,现在的人都非常年轻。在就业的时候,35岁居然算是一个门槛,我觉得这个一定要打破。人生那么长,35岁是个多么好的年纪啊。”


无论是35岁,还是55岁、65岁,都可以活得依旧年轻。(图《住宅区的两人》剧照)


社会上出现的这些声音,促使个别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思考。他们逐渐意识到,35岁的职场人确实有着更为成熟的想法,以及更丰富的经验,他们能为企业带来的,远不只是经济效益,更多元的视角和多年累积出的技术水平,都是无可替代的。


据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到了2022年的39.72岁。数字的变化,呈现了一个逐渐向好的趋势,更是向我们传递出正确的观念:35岁,并不能定义我们的全部人生,无论多大,人都可以闪闪发光。


在政策以外,个体的努力同样重要。今年35岁的益源对此深有体悟。如今的他,是某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把时间指针拨回到几年前,那时还在做审计工作的他也常会被“35岁焦虑”所裹挟。


在职场中,不免有人会被“35岁焦虑”所裹挟。(图/图虫创意)


不过,他不会让情绪持续太久。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问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期,他考取了注册会计师(CPA),但凡是能参与的证书考试,他都尽力争取,尽管在当时用处不大,但这为他后来铺就了一条坦途。


做审计时,他对待数据极为细致,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格外沉稳,甲方、领导都非常满意他的工作表现。35岁那年,他接下一个艰难的工作任务,过往的经验帮助他顺利完成。也正是那一次,他开启了职业生涯新的篇章。回溯这段经历时,益源最大的感受是“只要坚持学习,哪怕每天只是进步一点点,到最后也可能会有好的结局”。


曾在某互联网大厂市场部门工作的亚文,更是知晓35岁的含金量。有段时间,她也被年龄焦虑所困扰。她一度迷茫,还为此看过心理医生。34岁那年,她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决定与合伙人创业。


两名35岁的女性迎着阳光走在路上。(图/图虫创意)


没多久,她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主要承接品牌的TVC广告拍摄。与自己预期中的举步维艰不同,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亚文简直是得心应手。拍摄现场应该如何布置,演员怎样呈现才能符合调性,都在她的掌控之内。一次与合伙人交谈,她才反应过来,是过去职场上的积累,让她有了如此稳健的表现。


现在,亚文常鼓励身边的朋友,“年龄从来不能束缚我们前行,35岁和其他岁数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到头来会发现,我们在打怪升级的路上,已经默默地留下了‘宝藏’,这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年方35,开场而已,何必焦虑


与亚文、益源类似的个体故事,其实每天都在身边发生。只是,有时候受限于环境,我们无法完全复刻他们的经历。到了自己身上,35岁,似乎还是那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我们总是期待,如果能有亲历者发声,让改变来得更迅猛一些,或许情况会变得不同。


7月8日,时值长城汽车成立三十五周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作了名为《年方35》的演讲。在演讲中,魏建军金句频出,讲出了35岁职场人的真实困境:“年龄不敢写,简历呢,又不好投。上有老,下有小,卷不动,也躺不平。既焦虑,又无力。成见,好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正在演讲。


视频的评论区里,人们纷纷留言,“魏建军真是说出了打工人的心声”“在很多企业还在裁员的时候,魏建军却在重申35岁职场人的含金量”,也有员工回溯起在长城汽车工作的日子,“感谢长城建立了我的职业认知,奠定我的专业基础,塑造了我的工作风格”。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魏建军在演讲中回顾了长城的发展历程,和35岁的职场人一样,大家都走过弯路,受过质疑,努力无数次,终于迎来了几次机会。借着这些经历,魏建军鼓励正处于这个年纪的职场人:“35岁背着,是个包袱;放下,是垫脚石;踩着,就能迈过这个坎儿!”


他试图向打工人们传递,无论是跌倒还是暂停,都不过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的理念。在这个强调效能、讲求快的时代,少有企业掌舵人愿意站出来,去分享这些话语,并送出贴心的话语。从视频中,我们能洞见魏建军的共情能力,而他所言的背后,正是当今社会弥足珍贵的人文关怀。


魏建军试图去打破现在职场的某些固有观念。当很多人被年龄门槛挡住了去路,他说:“35岁,不是简历的结束,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在他看来,35岁,开场而已。但他同时也强调,人们在放下焦虑时,也应该去学习,去充电,这样一定会收到长期主义的回馈。


在抚慰人们心灵的基础上,魏建军为职场人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事实上,这是长久以来,长城汽车在对待和培养人才时形成的观念,长城汽车35年来都是这样实践的。年龄从不是判断标准,能否独当一面,能否承担责任,又能否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突破,才是对人才应有的核验。


正是因此,奉行长期主义的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彼此信任,相互搀扶,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在无数风口里站稳了脚跟。35年的光阴,长城从一个60人的小厂发展至8.2万人的大企业,靠的正是这一代代人的沉淀与打拼。


在所谓的社会时钟当中,魏建军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另外一些可能性。愈加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演讲的末尾,宣布了长城汽车将进行35+场招聘专场,并呼吁所有的企业都取消年龄歧视,让“35岁正当年,咱们一起共进吧”走入现实。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能预见的是,魏建军的演讲,会使得“能力超越年龄”的人才观渐渐得到回归。无论是招聘,还是作出呼吁,都已经超然于商业逻辑之外。这位企业家在看见职场人的困境后,并没有选择无视,而是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为他们制造更大的声量。


从本质上讲,魏建军所坚持的是真正的人本主义,而不是将人简单地“工具化”。在送出温情的同时,他更是没有忘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适用于各个行业,而魏建军率先做出了表率。在此刻,他已然成为打破陈规的先行者范例。


在其号召下,职场上对年龄的滤镜将被逐一击碎。当歧视、偏见与门槛不复存在,那么,那些有经验、懂技术的人会得到身心的解放,他们自然能释放出更多创造力,进而对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


随着这一呼吁的影响力增大,这一系统性困局将逐步得到解决,而人才生态的多样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对长城汽车而言是这样,员工得以倾尽全力,为国民打造用车,也实现自我抱负。对任何一家企业也应是如此。当这份长期主义和对人的尊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35岁的门槛或许就将成为过去。


魏建军的演讲是个好的起点。当无数个像他一样有担当的人出现,参与到该进程中来,并付诸实践,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万千股合力之下,职场环境可以变得愈加公平。而那一天,也许并不会太过遥远。


来源:新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