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1|回复: 0

他们为3000只动物建了一座“理想国”

[复制链接]

他们为3000只动物建了一座“理想国”

发表于 2025-11-2 19:02:12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025年10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南门新区正式开放。细雨挡不住蜂拥而至的游客,8.8万名网友票选出的“野菜天团”——香椿头、马兰头、小蒜头、枸杞头,成了园区里最具人气的大猩猩组合。


11.jpg


这片占地5.4公顷的新区,在南京城中打造出一片“非洲大陆”,长颈鹿、斑马、犀牛、山魈等200多只动物在此安家。


01

“动物园不是人类的娱乐场”


起初,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觉得人一生中至多会去三次动物园:做孩子时、为人父时、当爷爷时。如今,作为动物园掌门人,巡园是他每日的必修课。不仅要看每个动物吃没吃饱、喝没喝好,更要看它们的眼神、行为是不是放松惬意。


12.jpg


眼尖的游客总爱跟在沈园长身后,听他讲动物的故事。


比如来自台湾的红猩猩小黑,从住铁笼到拥有室外花园,不仅释放天性学会了在树上筑巢,还会采摘最甜的果实。“小黑知道每棵树什么季节结什么果子,哪一棵树的果子酸,哪一棵树的果子甜,秋天的时候哪一棵树上结了板栗。”


总有一些动物让沈志军格外疼爱,比如黑猩猩乌豆。“它的爸爸有两个夫人,它的大妈妈不允许亲妈哺乳它。乌豆哭了30多个小时,我们不得不对它人工哺乳。”



此后,动物园一直没放弃让乌豆重返族群,“但是爸爸又把它打伤了,经过医治完全康复的时候乌豆已经快两岁了,群体还是不接受它。但一只猩猩如果不回到族群里,它就不知道怎么做一只猩猩。”


这种对动物生命状态的极致关注,起源于一场始料未及的跨界。


1993年,大学毕业的沈志军被分配到园林系统,在苗圃种过花,在栖霞山栽过树。2008年,一纸调令将37岁的他推到了3000多只动物面前,成为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园长。


人类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动物园?最初的一年里,沈志军都在观察和思考。最终,他确立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动物园不是人类的娱乐场,而是物种保护机构和教育机构。既然是保护机构,就有责任去引导公众的思想。


02

“动物福利永远没有天花板”


在共同努力之下,红山成为全国最早取消动物表演的动物园之一。2009年,红山森林动物园又开启了场馆改造的漫漫长路。改造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动物表达天性。


没有充足的资金,红山森林动物园就建立“改造项目库”,每年选择最急需改造的场馆,一步步将“为动物营造野性快乐家园”的理想变为现实。


“动物福利永远没有天花板。”在这里,饲养员是观察者更是创造者,他们给缺了门牙的猴子装上大金牙,为打架断了嘴的丹顶鹤装上假喙,也为年迈的马来熊老马守护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老马生于1989年,以前,动物园熊馆是传统的坑式,游客站在高处往下投喂食物。时间久了,老马也有了刻板行为,会不停地仰着头,站着向游客讨要食物。


后来,园区着手改造熊谷,将整座山头纳入其中。2021年,熊谷改造完成,已经32岁、相当于人类90多岁高龄的老马重返家园。


沈志军说,让这只一生都生活在动物园里的熊感受野外环境,正是场馆改造的价值所在,“初到户外运动场的时候,它迈着悠闲的步伐,累了会半倚在石头边休息喘气,看看花、看看蝴蝶。”



2022年冬天开始,老马变得嗜睡,每天的食量从四公斤减到一公斤。饲养员们意识到老马也许时日无多,尽可能地想要努力让它活得再久一点。


为了帮助老马挺过这个冬天,饲养员与兽医时刻保持对它的关注,给它蓄上稻草窝,辅以暖灯、油灯等设备加热,还将老马最爱的糊糊做成温热的,只为了让它多吃一点……


然而,2022年的最后一天,睡梦中的老马,在暖暖的稻草中安详离开。一页讣告,看哭了无数人。


△老马的讣告由照顾过老马的熊馆员工集体撰写。


03

“动物有不被看到的权利”


为了让其他动物也能像老马一样自在生活,红山动物园做了很多努力。


饲养员每天要给动物配营养餐,模拟它在野外食物的来源和配比。此外,他们还要研究动物习性,设计各种“丰容”活动,把食物藏起来、挂起来,让动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重现野外的生存智慧。


△大猩猩马兰头开启“爬架模式”


在红山,游客常常需要耐心寻找才能一睹动物真容。沈志军的回答是:动物有不被看到的权利。


让能消失的铁笼消失,让水泥地长出苔藓草丛,让动物有权隐入山林不被看见,这些看似“非主流”的选择,最终被时间证明。越来越多人认同,“动物在野外生活的就是这样”“到红山动物园来更多是为了发现野外的神奇魅力”。


△健步如飞的豹猫“妙脆角”


如今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其中超过70%来自外地,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重新认识动物,透过一棵树理解猩猩的智慧,在一片泥塘里读懂“卡皮巴拉”的心情。



沈志军说,每个物种、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世上独特而唯一的存在。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尊重之心,甚至是敬畏之心去看待每一个生命。他从未预想过红山的“出圈”,对于他,这是一场关于生命、责任和希望的漫长实践,他的理想国,生长在每一个被温柔以待的生命里。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监制丨刘钦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成昊隆

协调|钱成 王德俭 孙西娇

视频导演丨孙桓

拍摄剪辑丨董世龙

制片丨李万群

新媒体编辑丨杨惠珺

鸣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url=]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