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法治,中国古人没有契约精神。这样说的人,他一定没有读过《孟子》,或者读也没读懂,当然也不排除他就是在故意胡说。
(图片源自网络)
翻开《孟子》/尽心章/民为贵,上面明确写道:“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说,祭品已经肥美,祭器也很洁净,又按时致祭了,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那这是说的什么呢?就是契约啊,它的内容是人和神祇之间的。从这段孟子原文里我们可以知道,原来人和神祇之间有个古老的约定,神祇负责风调雨顺,以保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负责按时致祭,致祭要符合各种讲究。双方各有权利义务。如果人没有做到自己的义务,那么,就别指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神祇没做到自己的义务,那么,也就不配享受来自人的祭祀。人就不跟他玩了,会转身和别的神祇签约,这叫做改立神祇。
在古代,人和人的关系肯定没有人和神祇的关系那么神圣,而你能想到那么神圣的关系,仍然需要双方有个约定,以确保权利义务实现吗?连和神祇相处,都需要讲究权利义务,你还说中国古人没有契约精神,还说中国古代没有法治,你这不是无知,就是故意胡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