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6|回复: 0

体育课不再被占,每天运动2小时!教育部等五部门重磅新规引爆家长圈

[复制链接]

体育课不再被占,每天运动2小时!教育部等五部门重磅新规引爆家长圈

发表于 2025-11-19 22:12:58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今天,一则消息在教育圈和家长群中刷屏: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高校本科生体育课须达144学时。这份被称为学生体质强健“二十条”的重磅文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校园体育生态。

运动时间有保障:2小时如何实现?

政策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这包括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具体来说:

  • 鼓励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 体育将成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必要内容
  • 鼓励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立早操制度

对高校的要求同样明确:本科须完成144学时体育课,高职108学时,并要求大三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有强度的课外锻炼。

体育成绩真能影响升学?

文件在评价机制上有重大创新:

  • 优化体育考试评价,淡化选拔性,强化正向激励
  • 规范中考体育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
  • 鼓励高校在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中增设体育项目
  • 高校可探索在毕业前颁发体质健康证书

这意味着,体育成绩不再只是“及格就行”,而将成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体育新样态:周周有比赛,人人有项目

文件描绘了这样的校园体育图景: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中小学校每年须举办春、秋两次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确保每个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竞赛。

体育老师短缺问题有望解决

针对长期存在的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政策提出构建“以专职体育教师为主体、体育教练员为辅助、兼职教师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师资队伍,并完善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他们在职称评聘、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2027年、2035年:我们有这些期待

政策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 到2027年,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要求全面高质量落实
  •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显著提升
  • 到2035年,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为何此时强化体育教育?

这份文件的深层逻辑是回应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虽有改善,但“小胖墩”“小眼镜”增多,耐力、力量等指标下滑。体育不再只是“锻炼身体”,更关乎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

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文件专门强调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鼓励开展家庭亲子体育锻炼,让家长与孩子形成共同体育爱好。

新规落地,挑战何在

理想很丰满,但落实面临现实挑战:学业压力下如何保证运动时间?体育场地不足的地区如何拓展空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速?这些都需要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创造性解决问题。

这份文件释放出明确信号:体育教育正在回归其应有的重要位置。当体育课不再被占用,当操场上的笑声更加响亮,我们培养的将不仅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是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未来建设者。

体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项新规的实施,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家长老师了解这一重大变化,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努力!

来源;搜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