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7|回复: 0

中国姑娘在巴西,教中文、做网红,圈粉250万

[复制链接]

中国姑娘在巴西,教中文、做网红,圈粉250万

发表于 2025-7-11 18:55:56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5-7-11 18:57 编辑


43.jpg

·王伊立主持里约热内卢迎中国新春活动。(本刊记者 张远南 / 摄)


如果用一个意象来形容中巴友谊,


王伊立觉得是一条河。


作者:许晔


6月底,生活在巴西的中国“90后”姑娘王伊立忙着为文明对话系列活动(金砖专场)做同声传译。


彩排时,一名巴西女孩登台唱了一首中文歌——《如愿》。听到歌词里那句“这盛世每一天”,王伊立忍不住有些哽咽。


这场活动在王伊立的母校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举行。10多年前,她在巴西求学时,校园里几乎没人谈论中国,大家对中国很陌生。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现场一名负责人感慨道:“这次报名活动的人太多了,演播厅只能容纳300人,其他人只能下次再找机会了。”


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开始了解、喜欢中国。作为见证者,王伊立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用一个意象来形容中巴友谊,她觉得是一条河。

“河水自上往下流,汇聚在一起,水量越来越大。这条‘河’跨越了远距离,将两国人民紧紧连接在一起。”



你“代表的是中国”


王伊立1990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母亲刘晓娟因工作原因常年居住在巴西。


16岁那年,父母将王伊立送到巴西学习。落地后,她不得不面对异国生活的第一道难关:她不会说葡萄牙语(下简称葡语)。


王伊立忐忑地进了当地的高中。上学第一天,母亲只给了她一句嘱托:“记住,你在学校的言谈举止,代表的不是你一个人,代表的是中国。”


王伊立很快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她是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巴西的老师、同学后来都是通过她认识中国的。

有一回,王伊立物理考了年级第一。老师特别激动,拿着她的试卷在全年级巡展:“看看,中国人,不会说葡语,3个月就拿了满分!”


巴西师生惊叹于中国人的聪明,但王伊立知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多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奋。


“我住在里约热内卢,当地有非常有名的基督山,但我高中三年都没去过,每天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巴西大部分学校是半天制,下午不到1点就放学。别的同学都回家了,我就自己留在学校,捧着我的词典背。”


在和巴西同学的相处中,王伊立发现,尽管当时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巴西同学对中国的印象却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甚至问她“中国人家里有没有电视”“喝不喝得到牛奶和可乐”。


王伊立想,要让别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就必须主动沟通、展示。她开始每天看巴西报纸,如果上面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就剪下来带到学校,请老师给同学们传阅。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开幕式那天,她所在的学校停课,师生一起看直播。“中国让世界眼前一亮,我走在校园,背都挺得更直了。我就想,这下你们看到我身后的祖国了吗?这么强大!”



给“金砖峰会”当同声传译


在巴西学习3年,王伊立突破了语言关,考上了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大学期间,她开始接触翻译工作。因表现出色,2014年,她走上“金砖峰会”舞台,参与在巴西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同声传译工作,是当时会上最年轻的同声传译员。


如此亮眼的履历,使王伊立在毕业时获得了不少工作机会。但最终,她决定留在巴西,入职母亲2006年创办的中文学校。


“我们的学校位于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名字直译过来是‘你好中国’,学生很多是巴西各行精英。我妈妈一直跟学校里的中文老师说,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中文,还要传播中国文化,让两国人民互相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我觉得这件事很了不起,要传承下去。”


通过这所中文学校,王伊立与许多巴西人成了朋友。“比如巴西的中国问题专家高文勇,他是我妈妈当年的学生,这个中文名也是我妈妈给他取的。我们俩关系很好,他叫我妹妹,我叫他高大哥。去年,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王伊立自豪地说。


在课堂上,王伊立会教学生们唱《大中国》这首歌。唱之前,她先讲中国历史,讲中华民族经历过的战争与苦难。很多学生在了解这首歌的背景后,唱着唱着便流下了眼泪。


“我见到的第一个边唱边流泪的学生是一个巴西小伙,中文名叫马龙。因为他了解中国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唱到那句‘中国祝福你’时就很动情。”


·王伊立带巴西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本刊记者 宋亦然 / 摄)


马龙在中文学校里认识了巴西姑娘丽娜,两人相恋。丽娜在华为巴西分公司工作。去年,这对巴西情侣去中国旅游,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张家界、西安、北京,玩了一个月。


有一天晚上,他们在张家界的街上看到有人在唱卡拉OK,便过去唱了一首《大中国》。路人将这一幕拍了下来,结果两人成了“名人”——丽娜第二天去小卖店买饮料,老板认出了她,激动地说:“你不就是昨天唱《大中国》的女孩吗?!”


马龙和丽娜回到巴西后,将这些趣事分享给王伊立,对她说:“下次出国玩,我还要去中国,中国太有意思!中国人太热情了!”



向250万粉丝介绍中国


如今,王伊立不仅是中文老师、同声翻译,还是个网红,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共有约250万粉丝。


视频中,她总是笑意盈盈,用一口轻快又富有节奏的地道葡语,向巴西人介绍中国。


5年多来,王伊立录制并发布了500多条短视频,最近的一条“爆款”是祝贺巴西乒乓球名将雨果获得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


“当时,巴西对这件事报道不多,我做了一条视频,跟巴西网友解释为什么雨果夺冠对巴西而言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没想到视频一下就火了,有600多万人次的浏览量。巴西网友觉得,中国选手拿了亚军,但中国网友还能来祝贺他们的冠军,很有大国风范。”


在王伊立的所有视频中,流量最高的一条发布于2021年,标题是“你讨厌中国,但是……”。


视频中,她长发飘飘、语气温柔,却言辞犀利:“中国电商阿里巴巴已向世界发送了10年的货,巴西14个州的电能是通过中国企业国家电网传输的,如果你把上面我说的这些都从你的生活中拿掉,那你最好别看这个视频了,因为TikTok也是从中国来的。还有,你最好把你的手机扔掉,因为它不管是什么牌子,其零件大概率也都是中国生产或组装的。”


王伊立认为,要让巴西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一方面要用他们的语言去表达,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和比喻来解释我们的文化,找到其中的共鸣点,才能消除距离感。


这些短视频逐渐影响着巴西人对中国的认知。有巴西粉丝告诉王伊立,自己在看了她的视频后,对跟中国企业合作产生了兴趣。前不久在活动现场,还有一个巴西粉丝专门跑过去跟王伊立说,自己因为看了她的视频喜欢上了中国。


·王伊立接受巴西媒体采访。


这些年,王伊立也切实感受到了很多变化。“以前提起中国制造,巴西人首先想到的是义乌小商品,但现在他们想到的是高科技产品。


巴西人非常青睐小米手机和比亚迪汽车。多年前我刚到巴西时,很多人会用日语向我问好,但现在多数人第一次见到我会用中文说‘你好’。中国的电视剧、音乐在巴西也很火,肖战、王一博、王嘉尔、沈月等中国明星的名气都挺大。”


在王伊立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渺小,但当千千万万的人彼此联结、彼此倾听,就能汇聚成强大持久的力量。


“现在我已经从妈妈手中接过了中巴文化交流这份事业,我希望自己不仅是她事业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践行者,用心传播中国文化,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一个不断发展、包容多元的中国,让中国文化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更好的传播、生长。”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